↑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单选题 24 题,连线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进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 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

    C. 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 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

    A.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 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 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 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A. 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D. 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 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   )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天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C.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

    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

    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

    A. 重商抑农   B. 农商并重   C. 重农抑商   D. 重本抑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A. 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

    B. 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C. 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

    D. 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A.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B. 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C. 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家经营不善

    C.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封建势力的压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未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

    D. 人们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马可尼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次年获得专利。1897年5月2日《时务报》刊文介绍。1899年初,中国购买了几部马可尼旧火花式无线电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马口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各舰艇上。这说明

    A. 清政府开始汲取甲午战败的教训

    B. 科技在国际间传播速度加快

    C. 当时中国无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

    D. “师夷长技”始终是救亡图存的首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的是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体现为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

    D. 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下面为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表

    国家

    1950-1973年

    1973-1978年

    日本

    14.1

    1.1

    联邦德国

    7.6

    0.9

    法国

    6.1

    1.3

    美国

    4.3

    2.5

    英国

    3.1

    0

    这些国家在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两个阶段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A. 国家干预自由放任

    B. 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C. 国家干预减少干预

    D. 自由放任适度紧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更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

    ——据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19世纪时,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其他这类城市,在群集的工厂和烟囱之间,还散落着优美的新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曼彻斯特已经成了大都市,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75%。但是这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肥皂、染料、墨水的工业,还出现了一批生意兴隆的苏打生产厂家,又促进了橡胶、酿酒业的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据理查德·丹尼斯《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社会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苏州城市扩张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初苏州和曼彻斯特城市经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