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其他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有“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两句。__________《苏幕遮》中写荷花的句子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题文)按要求选择。

    (1)以下句子不适合表达惜别情感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2)填入下列语段[甲][乙]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菜瓜,[甲],茎蔓生,叶子心脏形,花黄色。果实长形或椭圆形,皮白绿色,[乙]。

    A.[甲]一年生草本植物            [乙]是一种蔬菜

    B.[甲]是一种蔬菜               [乙]一年生草本植物

    C.[甲]一年生可食草本植物         [乙]是一种蔬菜

    D.[甲]是一种蔬菜               [乙]一年生可食草本植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的技艺

    徐贲

    ①人们在讨论“学问”问题时,总是强调学问的学识,而忽视学问的技艺,在论及学问的时候,关注的是学识的积累(阅读、思考、见解)和学识的文字产品(著作,授业,演说),但是,在学识积累和文字产品之间,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近几年来,西方对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一17世纪)人文学者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种对他们学问技艺的关注:他们是怎么处理和管理知识信息的,怎么记笔记和做评注等。

    ②学识积累既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知识的经历。在这个过程和经历中,关键是如何处理和管理知识。从阅读的文本中提取选段或要点,用某种方式储存起来(记忆或笔记)。储存知识需要学识与技艺协调配合,方才能够有效地储存有价值的知识,排除掉无价值的,有了妥善的储存,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或者至少知道到哪里去搜寻,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中世纪(5世纪-15世纪)的学者大多每读一本书都会做这本书的私人笔记。15世纪以后,由于印刷术的推广,这种笔记方法还成为一种在学校里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技能。怎么做笔记并没有一定的成规,那时不同的教师对学生有不同的建议。有的教师建议,阅读书籍时先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评注(自己的理解、看法、联想等等),然后再在笔记本里整理成比评注更完整、连贯的笔记。但是,也有的教师认为不一定要这么做,只要在书页上留下评注即可,不必再誊写到笔记本上,16世纪卖得最好的是给学生用的笔记集萃和文摘汇编,教师拿这些书“做课外指导”,整个20世纪,都在不断引进新型存储介质——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胶卷、复印机、计算器,电脑磁盘等,这些存储介质极大地拓展了‘人工记忆’的范围和可用程度。把信息装进自己脑袋的重要性似乎越来越低。今天,重申记忆对于学习的关键作用,也就有必要重新认识历史上曾经被学者们重视的笔记技艺。然而,笔记毕竟只是帮助记忆,训练记忆,而不能代替记忆。笔记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记忆辅助,一种工具性技艺,其用途是帮助管理个人记忆本身难以独立处理的大量知识信息。如果用笔记来帮助记忆,而不是弱化记忆,那么笔记就不仅有助于学习,而且也有助于写作。

    ④在过去,笔记本里的知识内容是个人自己储存的,但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络保存着由无数他人共同聚集的许多知识内容。记忆不是不再重要,而是作用发生了变化,这就好比许多原先要你自己做的事情,现在可以交给秘书,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无事可做,而是说,你现在要做的是与以前不同的事情。

    ⑤学会如何在互联网的知识海洋里找到和运作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求知方式。它特别取决两项能力,第一是辨别信息的真伪,那需要运用批判性的思维。第二是确定信息的相关性,那就需要选择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信息,排除干扰和非相关的知识信息(哪怕那是真实的知识信息),这对于做学问的写作者尤为重要,因为互联同能够为这种写作所能提供的全部信息便利都是以他是否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和判断知识相关性为前提的,否则太多的信息反倒会成为一种累赘和妨碍。但是,光有这两项能力还是不够的,那些只是关乎逻辑思考的能力。全面的思考还需要在写作或讨论具体问题时,能够在头脑里激活大量的个人知识记忆。互联网不应该是个人记忆的代替品,而应该提供上网者与它互动的良机,刺激他的智力兴奋点,激活他的个人知识记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个人必须拥有用某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储存的知识记忆。这种记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尤其重要。

    (选自《随笔》2018.1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词语“信手拈来”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3.对第④段画线处“秘书”作用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 互联网时代,“秘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搜索整理资料。

    B. 互联网时代,“秘书”可以帮助我们管理资料并处理日常事务。

    C. 互联网时代,“秘书”可以建立资料库并能完全代替我们工作。

    D. 互联网时代,“秘书”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管理知识信息。

    4.第⑤段作者是如何层层推出自己观点的?

    5.结合本文观点,举例谈谈你学习语文的有关体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①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玉兰花幼苗。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

    ②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银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声,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③我之所以喜欢广玉兰,不全在它的各种颜色的花朵,更偏爱它的四季常青的绿叶。这种广玉兰在干燥缺雨的西安依然蓬蓬勃勃,有紫红的花,也有雪白的花;尤其是那浓密的深绿色叶子,在最难熬的冷风刺骨的三九寒冬里,依然蓬勃着一道绿色,为天灰地枯的冬天的西安增添了一种生命的活力。我就在第一眼看见这道风景时,便想给我家屋院栽植一株广玉兰,冬日回到老家,开门进院能看到一株绿树,当会是另一番生动情怀……这株广玉兰的幼苗终于载到中院了。

    ④我对这株广玉兰的管护,远不及前院那株玉兰树。然而,这株广玉兰生长的欢实简直令我不可思议,每隔二三月回家看到它时,又冒高了一大截,树干也变粗了许多,且又伸出二三条横枝来,不过二三年,树梢已经高过房檐了,树干也有我的胳膊粗了,我便想到它该开花了。

    ⑤这株连管护粗疏都说不上的广玉兰,就这样茁壮起来蓬勃起来。就在我盼着它开花的期待心绪里,灾难却不期而至。那是三年前的隆冬季节,一场多年少见的大雪降至。雪后多日我回到乡下老屋,便看到一副惨不忍睹的场景,广玉兰的主干从高处折断了,颇为庞大的枝叶躺在尚未融尽的残雪上,我看着主干折断处白色的断茬,再看看脚旁的断枝,一种隐痛久久难以化释,这是太浓密的树叶上积压的雪所导致的惨相。无论怎样惨不忍睹怎样心疼,却无可奈何,我只能弥补,便用水在地上和了一团泥巴,涂抹到白色的断茬上,这是乡村里抚慰断枝的传统技法,当我涂抹着泥巴的时候,心情渐渐缓解了,相信到来年春天,断茬处肯定会发出新芽来,这是我种树的生活经验。去年夏天回家时,从断茬处长出的主枝支,已经和主千浑然一体了,初看竟看不出曾经让我心疼的断折的痕迹,凑近了才能看到重新弥合后的新枝与老千树皮颜色的差异,我便有了灾难之后的完全的欣慰。我栽广玉兰的着意处,原本是为着冬日的小院有一派绿色。

    ⑥山枯水瘦万木萧条的隆冬季节,回到祖屋小院,我能看到蓬勃的绿树绿叶。

    ⑦初春的刚刚明媚的阳光里,回到祖屋小院,我可以尽情观赏洁白如玉的玉兰花。

    ⑧这方久蓄着许多代先人命运的沉重气氛的小院里,平添了绿叶的鲜活和王兰花的柔媚,我回归的向往便铸成永久。

    (选自陈忠实《生命对我足够深情》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词语“非常的征象”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请根据重点词句概括两株玉兰树的共同点。

    4.根据全文内容,评析第⑧段画线句“我回归的向往便铸成永久”的思想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________。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瑰丽峭拔   B. 清新质朴

    C. 宛转蕴藉   D. 沉郁悲壮

    3.请赏析诗中颈联两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   ]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②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③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选自《明史·张淳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两造如期至                 (2)御史以属淳

    (3)民有睚毗嫌                 (4)浮验无实即坐之

    2.第①段[  ]括号处的虚词应是

    A. 却   B. 竟   C. 因   D. 且

    3.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费以偿

    B.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以偿

    C.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以偿

    D.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以偿。

    4.下列选项中与第③段画线句“何神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D. 木直中绳,以为轮。(《荀子·劝说》)

    5.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第③段事例体现张淳_____和_____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钟山记

    苏轼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②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南声函胡           (2)自以为得其实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噌肱如钟鼓不绝

    A. 陡峭的   B. 横渡   C. 消失   D. 断绝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A. 先前   B. 假使   C. 面对   D. 临近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5.赏析第②段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在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有人认为审视自己跟身边他人的关系重要;有人则认为自己跟自己相处坦然安心重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