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B.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C.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概念、新战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D. 能不能有效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触动了无数观众的文化情结,成为家喻户晓的精品节目。

    B. 调查显示,人类对微信的依赖与日俱增,刷朋友圈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 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委婉动人,如泣如诉,其艺术成就真可谓登峰造极。

    D. 秋日的柳江风景如画,不少游人掏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照留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文学是美好的。它如纯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它似清澈的甘泉,zī rùn干涸的心田;             。读文学,我们可以领略到绮丽的自然风光;可以赏读到juàn yǒng的诗词歌赋;可以聆听到ruì zhì的人生思考——同学们,何不漫步文学丛林,赏读名家作品,让文学充实你们的精神世界(  )这样你们一定会感到,读文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3)给括号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长江中学将举行“亲近文学”系列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出版一期校刊,请你为本期校刊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学校学生会决定于1月5日下午2点在学校礼堂举行全体学生参加的“读文学,说经典”阅读展示会,请你为学校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

    (3)李华同学觉得文学名著内容枯燥,难以理解,所以一直不愿阅读文学名著。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某一个情节来劝说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__。(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2)__________,见端以知末。(《韩非子·说林上》)

    (3)千人之诺诺,__________。(《史记·商君列传》)

    (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蒹葭萋萋,__________。(《蒹葭》)

    (6)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8)《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A)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B)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板过来,喝到:“调戏良家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高太尉之子高衙内。

    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忙,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兄弟,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那厮在东京依势豪强专一爱淫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知她是林冲的妻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1)自己的妻子遭人调戏,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不打;素不相识的金翠莲被郑屠欺负,鲁提辖竟三拳打死了他。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2)A段文字中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后躲到哪里去了?他得到了谁的帮助?

    (3)B段中林冲是该部作品刻画较为成功的人物之一,其绰号是什么?请你写出另外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并简述主要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①。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②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④。

    (注)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①“偶”即“遇”。②际夜:到了夜晚。③潭烟:水气。④持竿叟:严子陵曾在若耶溪附近地域的富春江隐居垂钓。

    1.诗中划线句展现了幽美而寂静的夜景,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2.首句中哪个词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并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者歌于途(________)

    (2)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3)去国还乡(________)

    (4)长烟一空(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 《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 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招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写了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

    4.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意是什么?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静能量”?请分条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窗外有只啄木鸟

    邓迎雪

    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

    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

    母亲笑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

    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

    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

    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

    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

    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昂―昂―”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

    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

    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儿站在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的啄木鸟,这让他非常欣慰。

    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

    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

    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母亲笑:“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

    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

    (选自《当代文萃》2016年第8期)

    1.本文有一条叙事线索,也有一条感情线索。阅读全文后,分别指出来。

    2.阅读划线的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他两次流泪的原因。

    (1)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

    (2)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

    3.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小说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很简洁,但含义深刻。联系上下文,试分析下列句子,谈谈母亲为什么要这样说。

    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5.《小说家谈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这种前后呼应的笔法,举其显著者而言,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

    (茅盾《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这篇小说也多次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试从文中举例,说说是如何前后照应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那一刻,我被美征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