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书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1 题
  1. 将下列句子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①(A.唯唯诺诺B.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jìn,使之化为尘āi,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②(A.百折不回B.气势磅礴)、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摘自《美与时代》)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扭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灰jì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尘ā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人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上海育才中学也将于5月份举行“中国诗词大会”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请你替学校拟写一则该活动的主题语。

    (2)该校黄浦江文学社拟邀请武亦姝同学为全校文学爱好者做“我爱诗词”的报告会,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邀请函,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B. 海南是我国蔗糖主产区之一,其中儋州、临高、昌江、白沙四个市县蔗糖产量约占全省80%。

    C. 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

    D.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

    ②它能独立飞行3个月,

    ③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

    ④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

    A. ③①④②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称《资治通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威尼斯商人》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这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悲剧作品。

    C.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人物,人称“凤辣子”。她精明能干,真诚善良,富于同情心。

    D.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小说反映生活,折射人性,初中课本中的儿童形象让我们难以忘怀:《社戏》中的双喜聪明能干,反应灵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善良正直,有同情心;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积累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2017年4月12日召开的海南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透露,我省一季度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增长态势,有效需求持续扩大,财政收入稳步提高,海南发展的力量也变得越来越磅礴,此种良好态势可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词阅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

    2.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广素爱人         素:sǜ 朴素

    B. 广故数言欲亡        亡:wáng 死亡

    C. 尉果笞广         笞:chī 用竹板打

    D. 被坚执锐         被:biè 同“披”

    2.翻译下面语句。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4.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选文原句回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shì)   B. 俟其欣悦(cì)

    C. 卿今当涂掌事 (qīng)   D. 肃遂拜蒙母(su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录毕,走送之  (    )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目光

    小 乔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11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第 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2.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

    (1)这段把母亲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仔细品析“再也不会”,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荣与辱

    ①老子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的“荣辱观”。道家强调“功成名遂身退”,说明道家并不炫耀“荣”。老子说得很清楚:“不自矜,故长。”“荣”没有什么好夸耀的,一旦夸耀,可能就不长久了。老子对“荣”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不是否定“荣”,而是要求人们对“荣”怀有戒心。

    ②生活中常常有些人,一得意就忘形,对“荣”缺乏基本的戒心,结果往往就栽在这“荣”上。古人有言: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可见,荣归故里,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我觉得老子没有这样的梦想。老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这样的梦想,或者说虚荣。

    ③老子在“荣”前,使用的动词是“知”,在“辱”前,使用的动词是“守”,老子的文章一字千金,我觉得老子用词绝不是随随便便的。知“荣”,光荣来了,知道就行了,一个“知”,很有些轻描淡写的味道,譬如有人告诉说,某某,你彩票中大奖了,某某点点头,知道了。仅此而已。“知”让我想起《世说新语》中一则轶事,谢安与人围棋,此时淮上信使到来了,向谢安报告他侄儿谢玄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这天大的好消息,并没有让谢安喜出望外。他只是淡淡说了句:知道了。就接着与人下起棋来。谢安是否有作伪的嫌疑,这里就不讨论了,因为据说听到好消息的时候,他兴奋得暗中把自己木屐的屐齿都弄断了。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知”表明一个人对“荣”采取一种平淡的态度对待,并不觉得“荣”有什么了不得,或者有什么可炫耀的地方。知道了,仅此而已。

    ④老子在“辱”前用的是个“守”字,这个字我觉得就不是轻描淡写了,相反,这个字用得很重。“守”是什么?有点终生相依的味道吧。

    ⑤这有点儿不合情理。“辱”这玩意儿,晦气呀!春天里孩子们放风筝,不就是放晦气吗?谁愿意把晦气留在家里?老子不这样看问题。老子是很清楚“物极必反”的道理的。《红楼梦》中的贾府,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荣”到极点,结果如何?“树倒猢狲散”,一败涂地。老子说,“辱”这东西,一定要留点儿在家里,家里只有“荣”没有“辱”,太危险了。老子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一个人富贵可以,但富贵而骄横,就坏事了。因为骄横,你把“辱”从家里赶出去了,这就像鸠占鹊巢,客人把主人放逐了,那还了得?“自遗其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⑥人活世上,荣宠就像天上的云,飘来了,又飘走了,不可当真。只有这“辱”,是与你相伴终生的,所以要看好它,要善待它,不要对它嫌恶。一个不嫌恶“辱”的人,就一定是一个不怕“辱”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像苏东坡,一生与“辱”相伴,优哉游哉。而一个与“辱”和平共处的人,他还怎么会有骄横之气?他不就像老子说的那样,是一个“谷”吗?虚怀若谷,还有什么容不下?记住,“荣”是客,“辱”是主。对“荣”无妨客气,对“辱”则要终生厮守,真心相待。若反客为主,一味希“荣”而厌“辱”,结果可能是求“荣”反得“辱”,那也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

    (叶春雷/文,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0期,有改动)

    1.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下面这段话可作为第⑤段的论据吗?请说说理由。

    “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明·洪应明《菜根谭》)

    3.请从修辞、句式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子进行品析。

    因为骄横,你把“辱”从家里赶出去了,这就像鸠占鹊巢,客人把主人放逐了,那还了得?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荣”与“辱”的辩证关系及由此所得的感悟或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朱自清在《背影》中读信落泪: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了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里,有对亲友的怀念,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更有对未来的期盼……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或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文章。

    ……

    那天,热浪袭人,我急匆匆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突然一位躺在柏油路上呻吟的伤者映入我的眼帘,旁边围了不少人,我冲了过去,正要伸手,突然,小品《扶不扶》闪现在我的脑海……

    顿时,我感觉很释然,觉得自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怡悦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