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名著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

    当然从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而从三河缩小到一个地点的天下之中则是洛阳。所以,从西周到唐代,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虽然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现实位置。因为除了理想以外,政治军事经济因素要起着实际的作用。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方面要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在这种考量下,首都就可能设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

    具体而言,在唐代以前,适合这一要求的是西安一带。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盐铁论·非鞅》所说:“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东方,也能据险保守独立。洛阳则没有这个优势,万一四方叛乱,则难以保全国家政权。这是控内。而对于御外而言,由于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对于强盛王朝而言,首都偏于西北有利抗敌自保。如西汉、隋、唐都是如此。到了宋以后的外患则来自正北或东北,所以,首都的定位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迁。

    另一个与地理中心有矛盾的因素是政治根据———王朝时代称为龙兴之地。一般而言,统治集团都力图将首都定在与自己起家的政治根据地不远的地方,这个因素十分重要,周秦隋唐如此,辽夏金元清亦无不如此。甚至后梁的朱温,明太祖与明成祖(各选择不同地点),中华民国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概莫能外。甚至连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也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

    在以上因素之外,首都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虽然首都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用品可以从全国调配,但粮食供应却要有最基本的保证,于是都城所在地区要求有一块能生产粮食的平原。在以上所说的五大都城中,都有这一优势。与经济地理相关的则是交通条件,首都必须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

    以上这些条件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制约,于是中国的都城,尤其是统一王朝时期,就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很难有一个地方完全满足这些条件,既然如此,就会产生某一时期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的情况;二,在长达三千年时间里主要的都城实际上很少,唐以前只有西安、洛阳,开封只是一个补充。金以后至今主要就只有北京,南京只是一种权宜。

    (摘编自周振鹤的《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三河地区就处于该流域核心区,洛阳是全中国的中心,因此古人常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

    B. 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和南京能成为古都的政治地理条件各不相同,但它们所在的地区都有一块保证都城粮食基本供应的平原。

    C. 明太祖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明成祖却定都北京,看似不同,实则他们都遵循了要将首都定在龙兴之地或与之不远地方的原则。

    D. 西安作为古都,它有地理区位优势,既能居高临下,又能凭借四塞之固据险自保,同时它偏于西北的位置,也有利于抗击西北外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政治地理角度,先后就地理区位和地理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建都存在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现象的原因。

    B. 文章举长安和洛阳的例子,分析了建都时出于控内与御外的考虑,都城往往会选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位置的道理。

    C.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二、三、四段从地理区位角度分析,第五段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了经济地理和交通条件对选都的影响。

    D. 第四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发源地不远地方的原因,很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般来说,处于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

    B. 选择都城往往要考虑它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如,它是否处于地理中心,是否有利于控内御外,是否靠近统治集团的龙兴之地。

    C. 从古代帝王把首都选择在与全国领土范围中心有所偏向的位置上看,在既要控内又要御外时,帝王们把重点放在了抵御外部侵略行为上。

    D. 中国统一王朝时期,统治者们出于种种考虑,总会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而在长达三千年时间里,可供中国帝王选择作都城的地方实在是少得可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手镯

    蒋勋

    在印度人开的杂货店看到一只手镯,搁在竹编的篮中,使我想起美丽的妇人。手镯是黑色的,掂起来像乌木,也有细致的纹痕。光泽却像牛角,莹润光滑。我问店主,他细细看了一会儿,说是琥珀。我不曾见过琥珀,也无从鉴别。

    镯子很粗,大约有两指宽。为了卸戴的方便,在直径两端切开,成为两个半圆;然后在切口的部位装了银质压花的活叶和栓钮,可以开阖。沉厚的黑色衬着古典压花的银饰,有一种素朴的贵重。

    我想它是热带地方民间传统的手镶制品。许多古老原始的民族,用平常的木头、金属、矿石、动物的角骨,做成饰品。在这些物质没有货币价值以前,只是单纯因为它们的质地、色泽、纹理、形状,使人类看重爱惜。因为受人宠爱,连素朴也可以华贵了。

    这手镯原来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为他们族里最美的人制作的吧。在她如莹玉般浑圆灵活的手腕上,这只镯子,不仅赞美着美貌妇人,也闪烁着一个民族聪慧灵敏的巧思和爱美之心啊!

    我想起汉乐府《羽林郎》中那美丽女子: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当无数美貌的妇人逝去,真正不朽的美,却是一个民族永不停歇的爱美之心,以及在那样的爱美之心中产生的文明的华贵。

    不管哪一种繁华,还是因为有着对物质的敬重爱惜,才称得上是文明啊!太过窘陋辛酸的生活,使人贪婪粗鄙。太过富裕繁盛,人也要对物淫溺糟蹋。物质要使人心存敬重,才真正是美丽的物质了。而这美丽的物质,这美丽的棉麻与珠玉,原是为了要歌赞那春日阳光中正当盛年的美貌女子啊!

    我每每贪看美丽的人,是因为那美丽中传承着多少优秀文明的品质。千万年来,人类努力从动物的粗陋、野蛮、笨拙,一步一步地使自己更精致、灵秀、聪敏。一切的文明,包括训练头脑的数学、哲学,训练感官的绘画、音乐,训练肢体的运动、舞蹈,无不是为了造就一种“美丽的人”!

    一个真正的运动员,他运动起来的身体,仍然使人怀想起古希腊的竞技者,是在哲学的思辩、体能的均衡、道德的自律三者间巧妙配合完成的人的典范。

    智慧、健康、善良的极致,都不过是美。

    走过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城,有时候并不容易看到一两个有着这样美的品质的人。有的人太聪明,聪明变成了精刁;有的人太“健康”,肌肉过盛,湮没了灵智;有的人一味善良,善良变成了怯懦和无能……

    我常常坐在路边,在Phidias的雕像下凝视着过往的行人,这通往爱琴海的路,走过柏拉图,走过刚刚从诗歌的飨宴上得胜回来的Agathon,摇晃着他金黄的发鬈和那桂冠上花蝶的饰带……。我也在一尊唐代的人像前发呆缅想,是李白写下“夫子红颜我少年”的时代,杜甫也正歌赞着长安城的美妇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我盼望再见一个美丽的人,智慧、健康、善良,值得用一切文明的饰品来陪衬,我也要在她美丽的手腕上戴起这只乌木镶银的镯子啊!

    (摘选自《青年博览》2018年第6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对手镯的细致描写,是为了引出戴手镯的美妇,从而水到渠成,引发读者对“美”的深入思考。

    B. 作者说“走过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城,有时候并不容易看到一两个有着这样美的品质的人”。这句话并非证明作者为人苛刻,相反,正表明作者对美的人生的不懈追求。

    C. 本文作者如话家常,娓娓而谈,所引材料信手拈来,而又稳妥贴切,恰如行云流水,不露痕迹,自然高妙。

    D. 这篇散文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炉,而以抒情为主,很好地传达出作者对美的热爱。

    2.请概括这篇散文的主旨。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现,前3月,热点城市房价持续回落,个别大中城市房价趋涨;随着调控不断加码,4月热点城市楼市开始降温;5月上海和北京房价环比“零增长”;8月,15个热点城市全面止涨;到11月,11个城市房价回到一年前。

    同时,城市房价分化明显。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和0.2%,同比涨幅则均连续14个月回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和0.3%。

    分析称,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的回落,预计其他城市也会积极跟进。从实际过程看,当前部分二三线城市已经出现房价下跌;此外三线城市政策总体宽松,但要警惕需求透支现象,不过总体上该类城市后续房价上涨动力会减弱。(《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12月28日)

    材料二:

    2017十一黄金周重点城市楼市日均成交面积及同比

    图:2017十一黄金周重点城市楼市日均成交面积及同比

    图:2017十一黄金周二三线重点城市成交面积及同比

    注:数据来源于CREIS中指数据 fdc.fang.com

    材料三:

    近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再次提出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要求。业内告诉记者,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内容,是2016年“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2017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研究建立长效机制”的进一步继承深化。

    从这些内容里可以看出三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一是楼市调控长效机制将加速建立;二是目前紧缩性的调控政策会长期持续,短期内基本不会放松;三是一城一策、分城施策的差异化调控方式不会改变,未来将看到更多城市出台收紧新政,也能看到部分城市仍在积极去库存。在业内看来,根据中央精神,2018年“房地产长效机制”将由理论层面进入实践层面。

    (人民网 12月28日)

    材料四: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预测,本轮楼市回升小周期接近尾声,2018年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和降温期。在具体指标上,住房价格增幅或将继续保持平稳下降,商品住宅销售额增幅较2017年增幅将明显回落;全国总体库存将会进一步下降,但降幅会有所收窄。

    具体分城市来看,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认为,一线城市因供地量放缓、租赁用地比例增加,地价攀升等因素,进入“慢周转”时代,预计2018年放量机会比2017年多一些,但由于楼市调控继续从严执行,难以有大机会;二线城市尤其是弱二线城市2018年仍然有放量机会;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有阶段性放量机会;其他三四线城市上半年还有放量机会,下半年由于交易量被透支,很难说会继续延续。

    不过在租购并举的政策背景下,上述报告认为,住房租赁市场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万亿级市场,2018年住房租赁市场将有显著提升,其中一二线城市的份额占比和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对于楼市未来发展,张宏伟表示,这一轮周期为两年下行周期和两年上行周期:去年10月到2018年历时2年左右下行调整期,2019年~2020年历时两年楼市上行期;2019年成交量以上涨为主,2020年房价会有新一轮上涨。

    (中国网·财经  12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城市房价分化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11月份房价有起落,一线城市房价下降,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

    B. 2017年十一国庆黄金周二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有增有降,其中苏州、东莞降幅明显,宜昌、南宁增幅较大。

    C. 国家反对投机炒房的定位不变,将加速建立楼产调控的长效机制,不会松动且会长期持续紧缩性的调控政策。

    D.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认为住房租赁市场具有较大潜力,2018年一二线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份额占比和总体规模较2017年会有所提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材料二都显示了楼市成交的数据,材料一主要是从价格的角度,材料二主要是从成交面积的角度,二者都很直观清楚。

    B. 材料二中2017年黄金周期间所有一线城市成交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情况,正好验证了材料一中一线城市房价回落的现状,说明调控效果明显。

    C. 材料三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精神的解读,材料四则通过专业的报告和专家的分析,对2018年及其后楼市的前景作了预测和展望。

    D. 四则材料或叙述说明,或描写议论,数据详实、分析科学、预测精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确切,有利于受众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概括我国楼市今后的走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C.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决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D.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惟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B. 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既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C. 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D. 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就是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改头换面   包罗万象

    B. 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改头换面   面面俱到

    C. 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推陈出新   面面俱到

    D. 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推陈出新   包罗万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英,字邦杰,益都人。性刚果,有大节,膂力绝人,善骑射。袭父职,为莒州翼千户。父子皆善用双刀,人号之曰刀王。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元贞元年,从左丞董士选讨大山贼刘贵,擒之。延祐二年,宁都贼起,行省命英率各万户军讨之。贼势甚张,英屡战皆胜,斩获不可胜数,积尸盈野,水为不流。行省平章李世安,遣英迓江浙平章张闾所领军于闽境,至木麻坑,擒贼蔡五九。又追贼至上虎嶂,遇贼三千余人,尽歼之。至顺二年,行省命英招捕桂阳州贼张思进等二千人。英至,布以威信,皆相率请降。元统元年,授怀远大将军、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至元三年,李志甫起漳州,刘虎仔起潮州,诏命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儿讨之。方贼起时,英已致仕,平章政事伯撒里谓僚佐曰:“是虽鼠窃狗偷,非刀王行不可。其人虽投老,必可以义激。”乃使迎致之。英曰:“国家有事,吾虽老,其可坐视乎!”据鞍横槊,精神飞动,驰赴焉。及贼平,英功居多。至正中,毛贵陷益都,英时年九十有六,乃谓其子弘曰:“我世受国恩,美官厚禄,备尝享之。今老矣,纵不能事戎马以报天子,尚忍食异姓之粟以求生乎!”水浆不入口者数日,遂卒。毛贵闻之,使具棺衾以葬。将敛,举其尸不动,焚香祝曰:“公子弘请公归葬先茔。”祝毕,尸遂起,观者莫不惊异。山东宣慰使普颜不花及宪司请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寇粟,饿死芹泉,有夷、齐之风,为臣之清者也。”芹泉,谷名,英所居也。

    (选自《元史·王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B.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C.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D.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据本名涵义而另起的别名,称为字。

    B. 袭,世袭,即世代承袭。古代多指帝位、爵位、官职、领地等世代相传。

    C. 闽,古种族名,生活在浙南和福建一带,因以为地名,后为福建的简称。

    D. 槊,长柄大刀,古代的一种兵器。“横槊”,即横持大刀,指从军或习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英是位元朝将领,他性格刚毅,为人果敢,力大无比,箭法了得,善用双刀,被人们称为“刀王”。

    B. 至顺二年,张思进等人在桂阳起事,王英奉命前往招降抓捕,到达后,他广布威信,贼寇都相继乞降。

    C. 李志甫、刘虎仔两人举事时,王英虽已退休,但不忘为国分忧,毅然披挂上阵,积极平叛,战功显赫。

    D. 家乡沦陷后,96岁的王英,不愿变节苟活,决意不食寇粟,最终绝食殉国,其忠义之举感动世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老矣,纵不能事戎马以报天子,尚忍食异姓之粟以求生乎!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晚泊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注)此诗为作者被贬江州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暮停舟,放眼江岸,苦竹缭绕,芦苇丛生,诗人思绪万千。

    B. 弃舟登岸,青苔满地;回首江面,浪高掀天,扣题之“风雨”。

    C. 诗人年过半百,飘零蛮荒,万事回首总成空,谪居愁思顿生。

    D. 本诗语言浅近,蓄势自然,尾联铿然如裂帛,情景融合有致。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之耽兮,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荀况《荀子·劝学》)

    (6)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某校师生短信往来的片段,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够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生:我才疏学浅,在学习中多有不足,拜望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多加指点。

    师: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是我颇为器重的高足,就不必拘礼了吧。

    生:兹定于本周五在博雅楼举办本年度汉服大典,诚邀您那时到场。

    师:已收悉。

    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下面的句子选自《论语·为政》,是孔子用亲身经历展示读书人理想人生的写照。请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解释所填词语的含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①),四十而(②),五十而(③),六十而(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湖北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有超过两成的学生在《家长的“陋习”》一文中抱怨“他们陪伴太少了”;在杭州,一所学校专门设立“抬头日”,希望家长每个月能有一天放下手机,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媒体聚光灯下,家长们纷纷吐槽:陪作业产生焦虑症,天天“累成狗”;沟通出现代沟,也是缺少陪伴。家长的陪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代人陪伴一代人,生活中这样的陪伴必不可少。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围绕“陪伴”这个主题写一篇文章,想象把它装进“时光瓶”,留待未来的某一天开启,给那时的父母或自己阅读。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