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选择填充题 2 题,多选题 1 题,填空题 4 题,单选题 1 题,信息分析题 2 题,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药品有

    A. Cu、Zn、FeSO4溶液   B. Cu、Fe、ZnSO4溶液

    C. Zn、FeSO4溶液、CuSO4溶液   D. 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能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稀盐酸三种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 …(   )

    A. 酚酞试液   B. 紫色石蕊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

    B. 三甲基一氯硅烷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

    C. 三甲基一氯硅烷元素质量比C:H:Si:Cl=24:18:56:71

    D. 三甲基一氯硅烷充分燃烧的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会转变成臭氧(O3),氧气(O2)和臭氧(O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 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于发现C60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对C60 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            B.式量之差为120

    C.是由碳元素组成             D.是两种新型的有机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母液中有一种物质是NH4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中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

    B. 反应II得到的CO2可以循环使用

    C. 反应I的方程式为NaCl+NH3+CO2 =NaHCO3↓+NH4Cl

    D. “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向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持续通入CO2出现了异常现象(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分析仪进行研究,测定记录得到溶液的导电性变化随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变浑浊,bd段溶液变澄清

    B. b点溶液溶液碱性最强

    C. bd段反应为CaCO3+CO2+H2O=Ca(HCO3)2

    D. c点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沉淀质量为15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

    C.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 bc段溶液增加70.2g

    C. 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 d点溶液中溶质有2中,且PH>7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CuO与C的混合物,共10 g,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的时候,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5 g,则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可能为

    A. 8 g   B. 8.4 g   C. 8.6 g   D. 9.4 g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填充题 共 2 题
  1.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 a和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C. X=2.0g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1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铝合金m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1g H2,则m可能是1

    B. 要使SO2、SO3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SO2与SO3的分子个数比2:3

    C. 将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90g配制成40%的溶液,需加入45gKNO3固体

    D. 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Ca(OH)2+CO2=Ca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2KOH+CO2=K2CO3+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      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Ba(OH)2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要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CO2,可选用Ca(OH)2溶液,而不选用NaOH溶液或KOH溶液,是由于生成的CaCO3、Na2CO3、K2CO3在水中的      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

    ⑴ 铜是最古老的金属元素,请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

    A蓝色   B绿色   C黑色   D紫红色   e黄色

    ① 氧化铜       ;② 铜丝       ;③ 硫酸铜溶液      

    ⑵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① X的化学式为      ;   ② 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③ 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密切相关。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2)用相关的化学用语或符号填空。

    2个氮分子:           ;2个亚铁离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字母序号)。

    a.水蒸气   b.氧气  c.空气   d.澄清石灰水   e.过氧化氢   f.铜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红、小刚和小涛以“化学反应一定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红选择A图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 __________ 出现,证明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刚选择 B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在锥形瓶里放少量白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小刚去掉小气球并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小涛选择 C图所示实验,图中他在天平左边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选填“随便”、“由大到小”、“有小到大”)

    ⑶结论分析:请从微观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操作方法

    A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Na2CO3)

    盐酸

    加入足量盐酸、蒸发、结晶

    C

    MnO2(Na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CuO)

    氧气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信息分析题 共 2 题
  1. 2016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 自带布袋购物   C.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元素质量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三;C有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H为黑色固体单质。(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___,   E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②③的基本类型相同,是_______。

    (4)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体现出D物质具有______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      ,2        ,3             (写出其中3条).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     (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J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小芳同学想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少量氧气,鉴于气体的质量不易称量,她想到了如下的方法,请帮她完成相应的任务:

    (1)在水电解器中注入蒸馏水(并滴加几滴稀硫酸用以增强导电性);

    (2)用电子秤称量(1)中准备好的水电解器和水的总质量为510g;

    (3)接通直流电源进行电解,则玻璃管a应连接电源的      极(选填“正”或“负”),同时可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会        (填”上升、下降、不变”),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检验完气体后再称量水电解器和水的总质量为509.64g(忽略长颈漏斗中液面可能变化造成质量的影响);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电解水的质量为        g;(精确到0.01g)

    (5)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氧气的质量。(精确到0.01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验室中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可溶性杂质的硫酸钠样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样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溶入足量水后过滤得到滤液;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Na2SO4+BaCl2=BaSO4↓+2NaCl)

    称量项目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5

    15

    20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0

    100

    10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23.3

    23.3

    2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同学(选填“甲”“乙”或“丙”)所取用的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若欲计算出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上述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