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

    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   ④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主张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隋代,特别在唐代,随着帝国的再统一……贵族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促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 “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

    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最互相支援和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亮剑》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度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

    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长征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2年6月18日的G20峰会上胡总书记捡拾中国国旗的行为让亿万华人感动,给中国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一课。下列中国近代出现的爱国主义口号的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0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八十二周年纪念日。八十二年来,人民军队在与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应该是

    ①新四军  ②国民革命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一亿五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反映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请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6分)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8分)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1)简要分析五四运动具有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因(3分)并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的成果。(6分)

    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2)列举两例近代中国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典型事例。(8分)

    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选择了哪条道路?(3分)之后,中共又是如何结合国情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