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黄宗羲的这种思想可以用来说明

    A.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

    B. 先秦以人为本思想的复兴

    C. 理学与心学的深化发展

    D. 新儒学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2年,民主人士张君励曾说:“吾国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由我决定,由我民族精神上自行提出要求。若谓西洋人如何,我便如何,此乃傀儡登场,此为沐猴而冠,既无所谓文,更无所谓化。”这表明张君励

    A. 强调应当重新审视中西文化

    B. 否认了继续引进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C. 赞成一味肯定中国固有文化

    D. 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这反映出

    A. 礼是民俗的概括和反映

    B. 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

    C. 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

    D. 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高校教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论文。下列材料可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④《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 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A. 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

    B. 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

    C. 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

    D. 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判断顾炎武主张

    A. 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 坚守理学教诲

    C. 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 发扬孔孟之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A. 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 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 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 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

    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李明海在《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中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由此可知

    A. 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参透自由主义

    B.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C. 新文化运动暴露了诸多弊端

    D. 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梁启超反复强调孟子思想的经世意蕴,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梁启超的主要用意是

    A. 强调经世致用在变法中的作用

    B. 传承儒家文化反对西方的文化

    C. 借孟子主张宣传近代民权思想

    D. 利用传统思想解释变法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末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A. 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 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 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 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 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 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 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 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 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 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C.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D. 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校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出

    A. 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

    B.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D. 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言论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署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为下天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理又被称为“新儒”,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进一步看,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在一条线上人们努力地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不断地折腾“文化”,不断地在“西化”与“反西化”之间反复

    ——摘自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阶段”或者“两条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