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8 题,填空题 2 题,计算题 1 题,流程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2017 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尽量少用一次性碗筷  B.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D.提倡垃圾焚烧处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D.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酒 D. 甲骨刻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测定溶液的pH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今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下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序数

    中文名称

    元素符号

    汉语拼音

    113

    Nh

    115

    117

    Ts

    tián

    118

    Og

    ào

    A. Nh表示这种物质、元素、1个原子

    B. 镆的元素符号是 mo

    C.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7

    D. 属于金属元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金属X、Y、Z分别是Fe、Al、Cu、Ag中的一种.其中X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X2(SO4)3,而Y、Z不能与稀H2SO4反应;Y能与AgNO3溶液反应,而Z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则X、Y、Z依次为

    A. Fe、Ag、Cu B. Fe、Cu、Ag C. Al、Cu、Ag D. Al、Ag、Cu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   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 (1)(4)   B. (2)(3)

    C. (1)(2)   D. (3)(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  )

    A. 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原子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D.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就是单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 反应后有气体生成所以瓶内物质总质量减小

    D.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

    A、陶瓷碗   B、不锈钢炊具   C、橡胶手套D、   铜质水龙头

    (4)钙、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8分)请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收集氧气可选用C装置或    装置,若选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          (填字母)

    A.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如果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                                  

    ③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黄铜是铜锌合金,为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小华同学取10 g黄铜,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共收集到气体0.2 g。

    (1)黄铜属于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金属材料。

    (2)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某兴趣小组从该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Ⅱ中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操作Ⅰ中试剂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用______(填“锌”、“铜”、或“都可以”)。理由是______。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想设计实验证明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取两块铜片,用砂纸仔细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

    ②分别插入盛有______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2 题
  1. 某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按如图所示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声。该气体是______。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剩余的铁”。

    (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中是红棕色的,而接触到空气会由黑色变为红棕色。

    (实验探究)

    ①将管中的黑色固体倒出,平铺于白纸上,没有发现红棕色物质,说明生成的固体不可能是______,一会儿之后,黑色固体不变色,则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填物质名称)

    ②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加入足量的溶液,发现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且有______色固体物质出现,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和四氧化三铁。

    (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_____。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