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2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

    D.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 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 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C. 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D. 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

    A.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

    B. 鸦片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

    C. 《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D. 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 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 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 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 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

    A. 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B. 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

    C. 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D. 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的建议,其治国策略的实质是

    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         B.重赏功臣以缓解内部矛盾

    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B. 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 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D. 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长孺说:“汉末大姓、名士是魏晋土族的基础,而士族的形成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实质上就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因而魏晋显贵家族最有资格成为士族。”这句话不能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B.皇权承认了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C.士族成为魏晋君主专制制度的威胁   D.士族与九品中正制是相伴而生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墩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

    A. 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 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 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新法律,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是合法的。其目的是

    A. 健全法律体系   B. 稳定社会秩序   C. 维护贵族特权   D. 巩固帝国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中写道:“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为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受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们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这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A. 揭露、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B.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 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 对西方幻想破灭后,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   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 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 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   D. 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

    A. 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 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 强调坚定的信仰对大革命的重要性   D. 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英国学者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些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 。。。。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A.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C. 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D. 马克思主义在与时具进中不断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讲求实际,善于进取”。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危机客观上缓和了冷战紧张局势   B. 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

    C. 美国在危机中的 决策是错误的   D. 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64年4月,77个国家在日内瓦发表《77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集中。但在中国,明清时期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宋元时缩小很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新航路开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朝人谢杰剖析到“禁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玉帛恒满载而去。”此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 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 明代人深得走私之利

    C. 明代海禁促使商人铤而走险   D. 明代海禁政策不严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资本主义时代的兴起”此话的意思是 (  )

    A. 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

    B. 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 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一条鞭法夭折之后,豪绅富家凭借特权逃避编丁,土地兼并加剧,无地农民苦于丁银负担,大量逃亡。于是一些地方进行了丁银均入田赋中征收的税制改革,称之为“随粮代丁”、“丁随田办”。公元1721年,清政府宣布“添丁不加银”,这就为“摊丁入地”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康熙五十五年,清政府首先在广东省试行丁银摊入地亩征收。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摊丁入亩”改变了过去地丁并行的税制,简化了征税手续,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尽管田赋重了,但免去了人头税,这对无地贫民而言,无疑是带来了一丝福音。到雍正末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加到六千多万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杜丽雯《中国古代重大赋税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 柄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任一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面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