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0 题,其中:
选择题 36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4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6 题
  1.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后,于第二年下诏修驰道。《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皇帝制度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C.清朝前期小机户兼并大机户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此人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倡导民主共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    )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文明简洁的葬礼成为主流               B.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

    C.知识分子已抛弃纲常礼教               D.中西文化产生碰撞和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 “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致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表是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由国内到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近代经济兴起,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这说明该企业    (    )

    A.是1866年出现的机器工厂          B.具有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的特点

    C.受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         D.已经脱离了封建经济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数据中,最能说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B.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C.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到92.2%       D.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俾斯麦说:“ (德意志) 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指的是(    )

    A.处于四分五裂政治状态的德意志  

    B.德意志工业革命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

    C.德意志传统上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该表是1750~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地区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部分)。表格中的这些数据可以证明(    )

    年份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在此时间段中,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

    C.190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份额中无足轻重

    D.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工厂的出现                       D.海外市场的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法令规定:“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该法令    (    )

    A.保证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B.在政府干预下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

    C.保证了公民能够享受到普遍的社会福利  D.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⑧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

    A.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D.实行粮食税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作相对较高的评价                (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瓦解了,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地位并无多少变化,仍占主导地位。这表明(    )

    A.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没有改变           B.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发生逆转

    C.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受到挫折           D.国际金融体系未体现各国实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什么?(2分)

    (3)提炼材料三中顾维钧有关外交的观点。(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 然而,家庭工艺技术的单子继承模式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格局。技术的神秘性使得丧失了外来的刺激和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同时,与世隔绝的传授,也使其得不到外来的信息,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文化传播网》

    材料二   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英国1624年制订的《垄断法规》规定:“当任何人利用他自己的费用和企业,或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和发明,确实把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促进了贸易,有利于王国,可以授予他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专利权,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在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势给予发明专利以肯定。

    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晚年的瓦特,依靠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生活非常富庶。

    ——《大国崛起》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指出在对发明者专利权的保护方面,中西方在保护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保护方式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只是在有了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战胜法西斯侵略的榜样的时候,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了新式的革命党。自从有了这样的革命党,世界革命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

    ——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48年11月)

    材料二      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探索出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在奋斗目标、革命道路的选择上“照搬”了苏俄的哪些做法?这种“照搬”造成了怎样的后果?(6分)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程中犯了怎样的错误?同时期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简要指出出现该状况的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二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联合收割机

    4

    2

    1

    1

    1

    煤炭

    6

    6

    6

    3

    3

    2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1

    2

    1

    钢铁

    5

    5

    5

    4

    3

    2

    水泥

    6

    8

    7

    5

    4

    3

    机床

    12

    6

    5

    2

    1

    材料三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大林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列举斯大林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实践这一方针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的目的。材料二、三中对农业所采取的措施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