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输出量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6.2%,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   B. 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 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

    A. 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   B. 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C.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D.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 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 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C.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A.管理者革命              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现企业国有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二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这说明法国

    A.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确立国有制为主体

    D. 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A.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 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 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末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

    A. 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 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

    C. 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 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

    A. 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 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

    C. 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 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资金都是有条件的,受援助国须实行其建议的经济改革。从1980年起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接受了其援助资金,却因降低关税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导致外国商品蜂拥而至,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贫困更加普遍。这实质上反映了

    A. 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

    B. 世界经济中南北问题突出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克思在评价圈地运动时说:“……世界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上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下列表述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 实现了英国传统农业关系根本性变化

    C. 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D. 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

    A.传统礼俗消失           B.科学知识普及

    C.平等观念传播           D.妇女地位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

    A. 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

    D. 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

    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 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 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 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 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 这一模式

    A. 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

    C. 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D. 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该学者主张

    A. 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B. 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 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 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标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 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 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頋 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 分)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地间贸易不断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贸易增长大大超出了产出。在这一“黄金时代”(1950-1973年),全球贸易额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19世纪的增长,而全球产出则以空前的年均3.9%的速度增长。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描述三角贸易(围绕时间、国家、简要航程与贸易内容描述)。

    (2)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对推动材料三中的“黄金时代”所作的贡献。

    (4)中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贸易的迅猛扩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