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综合题 2 题,单选题 8 题,选择题组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之一。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甲图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为落实“新农村建设”,甲图所示地区选择了M村落作为村容村貌建设的试点,试分析选择M村的自然原因。

    (3)甲图中平原和山区的道路形态及工程造价有何差异?

    (4)与B地区相比,A地区聚落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距海距离   B. 地形条件   C. 局地水域   D. 植被分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 虫害   B. 冻害   C. 滑坡   D. 洪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小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小题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7年7月10日,马云杭州无人超市火热开业,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它的背后则是集自主感知及学习系统、目标跟踪及分析系统和意图识别及交易系统于一身的IOT(物联网)技术方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无人超市相对传统超市的优势是

    ①提高超市商品质量 ②降低劳动力成本 ③降低商品物流成本④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无人生活超市最适宜布局在

    A. 农村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商业区

    3.下列受无人超市冲击较大的有

    ①零售实体店   ②商业地产  ③劳务市场   ④公交公司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 20%-30%   B. 30%-40%

    C. 40%-50%   D. 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 行政区   B. 商务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 丘陵地区   B. 平原地区   C. 山地地区   D. 沟谷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 河流水量   B. 土壤肥力   C. 川地面积   D. 林木蓄积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组 共 2 题
  1. 据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我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 西北内陆   B. 青藏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长江流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

    (2)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乙、丙三地自然带类型的相同,指出自然带类型及乙、丙所体现的地地域分异规律。并简析丙地自然带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