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连线题 1 题,单选题 19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最能说明

    A. 官商结合是晋商获利的主要途径   B. 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 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商帮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 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了经济转型   B. 造成了阶级分化   C. 加剧了贫困分化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材料意在强调

    A. 井田制的优越性   B.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 人口膨胀的压力   D. 农业生产力的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 丝绸之路开辟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富尔敦汽船试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商业政策的变化,并谈谈你对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A.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 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 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 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B. 使得手工业缺乏人身自由

    C. 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D.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如下图)。该墓葬的时间可能是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 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 便利了商品流通

    D. “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和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图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A. 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 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牙人,旧时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宋朝时期,土地典当买卖中,在大部分的情形下,牙人都参与交易过程,并在价格磋商中

    起很大作用。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明

    A. 封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B. 宋朝商业水平较低

    C. 政府改变市场管制政策

    D. 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明代的这一政策旨在

    A. 增加农民收入

    B. 维护社会民主制度

    C. 抑制商业发展

    D.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 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C. 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 “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  )

    A. 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 是西欧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

    C. 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 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推测欧洲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

    ①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637年,在华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一书中留下了如下记载:“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 殖民扩张

    B. 价格革命

    C. 商业革命

    D. 黑奴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 金银、玉米、烟草等   B. 枪支、玻璃等

    C. 黄金、象牙等   D. 茶叶、丝绸、瓷器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

    ①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②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

    ③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④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 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 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 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 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翠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夕卜,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材料二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是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上述材料,概况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的原因。

    (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材料二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深了。

    材料三世界贸易总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