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连线题 1 题,选择题 4 题,非选择题 1 题,简答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 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 “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 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乾隆时期,苏州地区“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种情况说明了

    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 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观察下列图片,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沈辽诗曰:“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有如万夫力,讙(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人力翻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 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 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 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彩瓷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②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③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

    ④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

    A. ②③

    B. ②

    C. ①②

    D. 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朝中叶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弛千里”。材料主要反映

    A. 徽商无视国家经济政策   B. 长途贩运是徽商重要经营方式

    C. 徽商资本雄厚吃苦耐劳   D. 徽州商业经营的传统源远流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 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 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 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 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   B. 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 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迪亚士在谈及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 传播宗教,发展信徒   B. 推进近代的工业文明

    C. 弘扬欧洲的科学精神   D. 普及西方的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 州治、县治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A. 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B. 引起欧洲的工业革命

    C. 加快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摘编自《清世祖实录》等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长期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指出亚非拉地区在这一世界市场体系中所处的境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