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填空题 3 题,简答题 2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 Zn、Ag、CuSO4溶液

    B. Zn、Cu、Ag、H2SO4溶液

    C. Cu、Ag、ZnSO4溶液

    D. 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 C2H5OH  乙醇   酒精

    D. 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了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

    C. 装生锈铁钉 D. 倾倒稀硫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或类比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质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D.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浓硫酸与镁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2H2SO4(浓)=MgSO4+X↑+2H2O,请根据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以下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镁元素化合价升高了

    B. X是SO2

    C. 该反应说明浓H2SO4有脱水性

    D. 反应后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

    C. 固体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

    CO2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

    B

    NaCl溶液

    NaOH

    加入适量稀硫酸

    C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反应完成后镁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2+,一定有Mg2+和Fe2+

    B. 若反应完成后镁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2+,一定有Mg2+可能有Fe2+

    C. 若反应完成后镁有剩余,则溶液中有Mg2+,无Cu2+,可能有Fe2+

    D. 若反应完成后镁有剩余,则溶液中有Mg2+,没有Cu2+和Fe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

    (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有碳、稀硫酸、二氧化碳、锌、一氧化碳、水、氧化铜七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有碳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_____;

    (2)分解反应: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_____;

    (4)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1溶液,他准备了如图所示实验仪器。请填空:

    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 (填仪器名称,下同),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到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是_____的合金,能制作炊具和医疗器具等主要利用其_____。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实验室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但仍会发生缓慢氧化。请写出金属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发现有气体生成,收集气体并点燃,有明显爆鸣声并火焰呈淡蓝色,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由此推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 (填化学符号)。澄清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所以氢氧化钙必须____保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g样品,加入27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36.5g,试计算:

    (1)将100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我们要学会用网络图找到物质间的关系。图一、图二中“→”表示转化关系。

    (1)根据图一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x的化学式是_____;y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是_____;

    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根据图二,请写出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一组物质_____。(依次写出A、B、C的化学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按要求填写如表。

    实验内容

    蒸发结晶

    稀释浓硫酸

    实验操作

    问题讨论

    ①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②烧杯中物质A的名称是_____。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实验室收集CO2时,选用C装置而不选用D装置的理由是_____,CO2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处(填“a”或“b”)进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________;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可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______________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

    产生气泡

    【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