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选择题 1 题,简答题 2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又用火箭将宇航员尤利·加加林送入太空。很快,美国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于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I号,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十一号落在了月球上,这使得美国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的伟大飞跃”。材料表明,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是

    A. 自然科学发展

    B. 两极格局形成

    C. 国际军备竞赛

    D. 科研成果应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

    A. 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 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C. 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D. 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A. 彻底否定孔子的历史地位

    B. 对孔子的评价前后矛盾

    C. 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

    D. 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其中(成人)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

    1949

    1964

    1982

    1990

    1995

    2000

    文盲人口总数(亿)

    3.2

    2.33

    2.3

    1.82

    1.45

    0.83

    文盲率(%)

    80

    52.4

    34.49

    22.22

    16.5

    9.08

    A. 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 政府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 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秦朝治理国家方式是外儒内法

    B. 秦朝主要用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C. 此指的是儒家思想

    D. 秦朝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 “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 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浪漫主义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 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 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 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 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B. “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 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

    A.重建人的哲学              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

    C.都追求自由平等             D.都强调感性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境内文化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以下图片能够体现儒学伦理思想的是

    A. 罗汉寺

    B. 老君洞道观

    C. 节孝牌坊

    D. 露德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

    B. 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

    C. 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

    D. 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 启蒙运动、巴黎公社

    B. 德意志的统一、新文化运动

    C.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D. 辛亥革命、罗斯福新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 “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四幅地图分别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后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生留学路线示意图。其中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生留学路线的是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

    C.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D.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 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

    C. 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 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文史学者宋云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纪实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有如下片段:秘书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对影片创作合理的解释是

    A. 艺术作品一定要反映真实的历史

    B. 作者意在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C. 希特勒不愧为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

    D. 作者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

    A.“因信称义”理念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

    B.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

    C.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

    D.“先定论”的思想广泛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抗议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Reformation),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为后来西方国家从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过渡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西方史学界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Reformation)。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亨利八世(1509-1547年)原反对马丁路德和更正教,后与王后凯瑟琳(Catherine)离婚,遂成为他改革的导火索。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他受拒于罗马皇帝,因此1534年与更正教合作并共同通过《最高治权法案”》(ActofSupremacy)宣布创立英国国教(Anglicanchurch),又称圣公会,与罗马旧教的教义仪式并无二致,只是英国王代替罗马教皇成为政教权威。同时亨利八世也是最早研习全球地理的欧洲统治者。(注释:更正教——对新教的一种翻译。)

    ——《百度百科》

    材料三

    基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理解,讨论儒家文化是否也是一种宗教,也就变成对儒家文化“历史罪行”的审查和认定——儒家文化不仅被等同于封建专制,被认定为“吃人的礼教”,如果再加上一条“人民的鸦片”,可谓罪上加罪,那就可以在打倒的基础上,“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由此,关于儒教是否是宗教的讨论就超越了单纯学术领域,带有为儒家文化或给予政治审判或给予政治辩护的味道。

    摘自<认识儒教>——彭永捷

    材料四

    可是,儒教的“天”并不等同于基督教的“神”,儒教的圣人也并不具有神性和法力,儒教的成贤成圣并不寄望于来世和往生,然而这并不妨碍儒教成为一种宗教。儒教是“神道设教”,作为人之养成的教化之教与作为安身立命的宗教之教合而为一。

    儒教的“执无鬼而学祭礼”曾招致墨子后学的批评,面对释、道二教的昌盛,儒教在唐宋的复兴中也同样重新处理生死存殁的议题,儒教仍然始终坚持“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立场,但这并不妨碍儒教起着“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

    摘自<认识儒教>——彭永捷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教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勒鲁瓦·古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

    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2)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理想社会的相同点,并试从建立理想社会的方式、内容和前提等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