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8 题,填空题 4 题,实验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8 题
  1.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丁<戊   B. 金属性:甲>丙

    C. 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 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氢气通入10 g 氧化铜粉末加热片刻,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 g,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有1.6 g 水生成

    B. 有8.4 g 铜生成

    C. 有80%的氧化铜被还原

    D. 实验时所消耗的氢气不足0.2 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等质量的固体硫和硫蒸气分别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A. 前者多   B. 后者多   C. 两者相等   D. 无法比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 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C. 0~8 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3/4 mol·L-1·min-1

    D. 10~12 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25 mol·L-1·min-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加热

    B. 不用铁片,改用等质量的铁粉

    C. 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

    D.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A的金属性强于B

    B. 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 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 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可以是银或石墨

    B. Y是硫酸铜溶液

    C. 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 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42- ====PbSO4+2e-,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今若制得Cl2 0.050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A. 0.025 mol   B. 0.050 mol   C. 0.10 mol   D. 0.20 mo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烷和乙烯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B.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但其原理是不同的

    C.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为。下列原子中,与氧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⑤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A

    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

    B

    汽油和植物油都属于烃

    汽油和植物油都可以燃烧

    C

    盐酸和氨水能溶解Al(OH)3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D

    铝具有还原性

    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可发生铝热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④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⑤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A. ③⑤   B. ④⑤   C. ①②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A、B两元素可形成AB型化合物,已知A和B的离子不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原子的最外层比B原子最外层少4个电子,B原子次外层比A原子次外层少6个电子。则AB可能是

    A. MgO   B. KCl   C. CaO   D. Mg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 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不会出现一层铁

    D.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仅(1)(4)(5)   B. 仅(2)(3)(5)

    C. 仅(1)(3)(4)   D. (1)(2)(3)(4)(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烷烃的通式是CnH2n+2,所以符合此通式的烃一定是烷烃

    B. 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和烷烃是同分异构体

    C. 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烷烃中碳的质量分数

    D. 烯烃易发生加成反应,烷烃能发生取代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现有CH4、C2H4、C2H6三种有机化合物:

    (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__________,生成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

    (4)在120℃、1.01×105Pa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据此判断其正极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负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正极反应是__________,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当转移0.5NA个电子时,蓄电池内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⑪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写出这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在这些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

    (5)在③与④中,相应单质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__________。在⑧与⑫中,相应单质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粉末状试样A是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的混合物。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产物中的单质B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室温下将40 g已磨成粉末的Ba(OH)2•8H2O和20 g NH4Cl置于250 mL锥形瓶中,迅速搅拌将固体药品混合均匀,20 s后用带有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瓶口,玻璃管口悬挂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图所示。试回答:

    (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变化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作出相关解释_______。

    (2)若将锥形瓶中的Ba(OH)2•8H2O和NH4Cl换成__________,也可出现装置内温度降低的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沸点为77.2 ℃。某同学采用14.3 mL乙酸、23 mL 95%的乙醇、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及极易与乙醇结合的CaCl2溶液制备乙酸乙酯,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烧杯、部分夹持装置、温度计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先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此时分液漏斗中两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保持油浴温度为135~145℃。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慢慢滴入蒸馏烧瓶中,调节加料速率使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毕。

    ④保持油浴温度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带有支管的锥形瓶,将一定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入馏出液中,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

    ⑥将步骤⑤中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适量饱和CaCl2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中得到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入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2)使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馏出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

    (4)步骤⑦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5)步骤③中要使加料速率与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大致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

    (6)步骤⑧中所得的粗产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5%H2O2溶液,再在其中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和0.1 mol/L CuSO4溶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后两支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共同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