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字词书写 2 题,选择题 3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名著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依次填写)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辽远的历史天空,群星璀(______)璨,让人目不xiá(______)接。在这闪shuò(______)的星辉中,又有那么一些明星,光芒永耀。他们的光芒,从他们的文字里,从他们的人格中,从他们的灵魂里迸(______)发出来,穿越时空,向当今和未来投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心之归宿,一往而情生。②正如“心宿宿,情迁迁”这句新出炉的宿迁旅游品牌形象所传递的:到了这里,就心念宿迁,心泊宿迁;到了这里,就情牵宿迁,情不自禁爱上宿迁。③春有衲田花海,夏有曲水风荷,秋有红叶迎宾,冬有梅村煮雪,全力构造江苏生态“大公园”的秀美宿迁,就是一处绝佳的心灵休憩之地。

    (1)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     一盏茶,品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品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     ,杜耒品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     ,梁启超品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 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 品尝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 品味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 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烟波浩渺中,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片净,还自己方寸空间。

    ②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③只有心灵安顿了,平衡了,丰盈了,我们的人生才会快乐无憾。

    ④累了,就停歇一下;想了,就思念一下;烦了,就放松一下。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在小福子家中没找到她。后来,曹先生告诉他去白房子找,结果知道小福子已上吊死了。

    B. 我即将离开日本,藤野先生叫我到他家中,给我一张他的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珍重”。

    C. 《朝花夕拾》中常常出现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如《无常》《五猖会》《社戏》。

    D. 格列佛准备了两根和普通棍棒差不多大小的圆棍弹奏古钢琴,这圆棍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用老鼠皮裹起来,这样敲起来既不会伤琴键的表面,也不会妨碍音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②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③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⑦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⑨一首《乡愁》牵起了无数情思,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体现这种情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围绕“传承传统文化”,请你解决如下问题。

    (1)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修身”是主题之一,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三省吾身等修身方式,早已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下面辑录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名句,请你探究,并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概括老祖宗们提倡的另一种修身方式:      

    句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句二: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西汉·杨雄《法言·学行》

    句三: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朱熹

    (2)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活动中,县文化馆捐赠给希望中学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叁佰本。请你代校学生会写一张收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①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老子,相当于老夫,诗人自称。②新亭,又名劳劳亭,三国吴建,在今南京市南劳劳山上。

    (1)首联中“燕然未勒”的意思是       ,范仲淹《渔家傲》中含有这个典故的句子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逵①隔篱偷学

    贾逵年五岁,明惠②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③。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④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⑤,或题于扉屏⑥,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⑦也。”

    (注释)①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②明惠:聪明智慧。惠,同“慧”。③《六经》:指儒家的六种经典著作,即:《诗》《书》《易》《礼》《春秋》《乐》。④《三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五典》:传说中的古书名,指少昊(hào),颛(zhuān)顼(xū)、高辛、尧、舜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⑤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⑥扉屏:门扇屏风。⑦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断两处)

    乃 剥 庭 中 桑 皮 以 为 牒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嫁瑶无嗣______

    (2)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______

    (3)期年,经文通遍______

    (4)赠献者积粟盈仓______

    3.下列句子中,与“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C.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

    (2)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5.文中记述的汉代著名学者贾逵学习轶事,请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谈他在读书方面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6万余件文物藏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展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内外合作、惠及全国、影响世界,不仅在学界具有影响力,在观众中也形成观展热潮。例如,2015年的“石渠宝笈特展”吸引众多观众参观,成为现象级的传统文化展览。此后又有多个展览引发观展热潮,成为公众热议的文化现象。故宫文化资源走进了人们的现实生活,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让文物活起来”。

    ②自2006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利用中小学生放假期间举办的“故宫知识课堂”活动,以充实的内容、丰富的形式、活跃的氛围,深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故宫博物院还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于2016年底成立故宫教育中心,开展针对不同年龄观众的教育和研修活动,更加全面、立体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新的观众。例如博物馆将藏品数字化,为展览增添多媒体元素,让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体验。故宫博物院正顺应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把故宫广博的文化资源分享给社会公众。

    ④去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故宫博物院发布第九款应用“故宫社区”,首次提出了社区化概念,这是新媒体互动性产品的又一次有益尝试。经过3年努力,故宫博物院已建成“数字故宫社区”。其中“数字故宫”在线项目,包括全景故宫、故宫出品系列APP,以及数字展厅里分享的古建筑修缮、藏品保护、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各个方面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而数字博物馆更是将智慧旅游与文物展示相结合,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一个更丰富、多元、精彩的“数字故宫”。

    ⑤为了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博物馆必须开创文物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式。文化创意产品所具有的实用性和体验性,其介入生活的特征,是其他教育传播手段难以达到的。针对重点展览研发相应的随展文化创意产品,使每一项陈列展览“立体化”,让社会影响最大化、观众体验最优化。

    ⑥如今,在超级互联的世界里,社会交流沟通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博物馆也必然融入这一潮流。博物馆是连通社会生活、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纽带。为了充分发挥这种连通作用,不断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博物馆必须开创文物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新科技、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还包括理念的变革与创新。因此,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博物馆事业来说,也可谓正当其时。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结合全文,说说如何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与敌战斗频繁,又遇严重旱灾,白花花的盐碱地颗粒无收;日军还放水淹地造成水患,导致痢疾、霍乱等瘟疫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从来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项事业、一件工作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也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于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行动。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04版)

    1.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2.文章第②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题目中“咬牙”的含义。

    4.从语言特色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项事业、一件工作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也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2)“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独轮车

    赵丽宏

    ①假如热爱音乐,每个人都可能是作曲家。当然,你创造的旋律也许只在你自己的内心回旋,旁人无法听见这些属于你的音乐。小时候不知音乐为何物,只知道有些好听的声音来听。四五岁时跟大人到乡下去,一路上独轮车吱吱呀呀响个不停,这声音实在不怎么悦耳,像是一些老太婆尖着嗓门在那里不停地瞎叫嚷,听得人心烦。从码头到村子的路很长,耳边便不断地响着独轮车那尖利而单调的声音。一路上有很多风景可看,忽而是一座颓败的小教堂,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石桥,有被炊烟笼罩着的村庄……看着看着,似乎把独轮车的声音忘了,那声音逐渐和眼里掠过的故乡风景融为一体,于是再不觉得刺耳。那时这种木制的独轮车是乡间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在公路上,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到处是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有时候几十辆独轮车排成的长龙在路上慢吞吞地行进,真是颇为壮观。而几十辆独轮车一起发出的声响简直是惊心动魄,那些尖利高亢的声音交织汇合在一起,像一群受着压抑的人在旷野里齐声呼叫。我无法听懂这种齐声呼叫的意义。我常常凝视着那些沉默的推车人。他们大多是一些瘦削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笑容,车带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胛,汗珠在每一道肌腱上滚动。我觉得独轮车的声音就是从这些推车人的心里喊出来的……

    ②很多年以后再回乡下,便很难见到这种独轮车了。坐着汽车驶过原野,心里居然惦记着独轮车的声音,希望能再听一听。没有了这些声音,乡村的绿树碧水中,仿佛缺少了一些东西缺少了什么?我说不清楚。当我向乡里人打听消失了踪影的独轮车时,人们都用诧异的目光盯着我,以为开汽车的中年人反问道:“你问这干啥?”在我惶然的沉默中。发问者已笑着自答:“它们早过时了。独轮车的时代不会再回来喽!”

    ③我依旧惶然,只是开始为自己的背时而惭愧。怀恋着这种原始落后的玩意儿,岂不背时?不过我还是又见到了独轮车。那是在一间堆放柴草杂物的小屋子里,一辆古旧的独轮车被蛀网和尘土笼罩着悬挂在梁上,车把已断了一根,车轮也已残缺不圆。我默默地看着它,一种亲切感油然升上心头。我仿佛看着一把被人遗弃的古琴,琴弦虽已断尽,琴身也已破裂,然而它依然是琴。只要你曾经听到过它当年发出的美妙音响,那么,即使无法再演奏,琴声依然会悄悄地在你心头响起,这旋律,将会加倍地动人。你会用自己的思念和想象使残破暗哑的古琴复活……

    ④而独轮车,大概是很难复活了。只是那悠长而又凄厉的声音,却再也不会从我的心中消失,它们化成了属于我的音乐,时时在我的记忆中鸣响。这音乐把我带到童年,带回到故乡。

    1.联系文章内容,把下面表格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对独轮车声音的态度

    文中产生此种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

    独轮车响个不停,声音实在不怎么悦耳。

    不觉刺耳

    __________

    惦记

    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音乐把我带到童年,带回到故乡。

    2.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1)你会用自己的思念和想象使残破暗哑的古琴复活……(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2)他们大多是一些瘦削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笑容,车带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胛,汗珠在每一道肌腱上滚动。(从描写角度赏析)

    3.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②段中开汽车的中年人的目的何在。

    4.某校“乡愁文化馆”拟展出独轮车,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独轮车填写一个展示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水浒传》中的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水浒传》中哪位英雄吟唱的诗作?有什么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八月十九日,在利沃夫地区的一次战斗中,保尔丢掉了军帽。他勒住马,但是前面的几个骑兵连已经冲进了波军的散兵线。杰米多夫从洼地的灌木丛中飞驰出来,向河岸冲去,一路上高喊:“师长牺牲了!”

    ……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师长。”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

    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

    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保尔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

    保尔像一根稻草似的,被甩出了马鞍,翻过马头,沉重地摔在地上。

    “战争是严峻的,战争是可怕的”,保尔在这次战斗中遭遇了怎样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请以“     ,就在不远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