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湮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 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 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 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 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真实情节

    希区柯克

    差不多晚上九点钟的时候,他离开大厦。外面天色已经黑了好些时候,行人稀少。他等了一下,让几辆汽车过去,然后跨过街道,到了他那部老爷车停的地方。

    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那两位年轻女子,直到她们开口说话为止。

    “先生。”其中一位打招呼。

    他的视线越过老爷车的车顶望过去,见开口说话的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金发女子,身高在一米六左右,在她身后的是一位消瘦的黑人女子,年龄和她差不多,只是个子比她高一些。两个人都穿着褪色的牛仔裤,白色的上衣。

    “有什么事吗?”他问,手在车门把手上停顿了一下。

    “你能搭载我们一程吗?”

    “你们要去哪儿?”他问。

    “圣路易斯。”金发女子回答。

    他本打算在回家途中,去一下圣路易斯旁边的超市。她们的目的地离他要走的路只有几条街。“当然可以,请上车。”他说。

    他上车,伸手打开了另一旁的车门。两人相互谦让谁坐到前座,最后两人都挤到前座。金发女子居中,她的双肩看上去非常光滑,左手肘上刺有一只小小的蝴蝶。

    他发动汽车开上马路,刚要拐弯进入一条黑暗的隧道时,金发女子突然喊道:“停车!”

    他刹住车靠在路边,发现金发女子正抓着一把猎刀,刀尖离他的喉咙大半尺。

    “把钱交出来。”她压低了声音,声音有点紧张。

    他一时手足无措。“我如果没有钱,还能活着离开这车子吗?”他问,“这是你们第一次出来试试运气,对不对?”

    “你怎么会那样想?”金发女子问。

    “因为你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说,有点自信。

    “对这种事你又懂什么?”黑人女子带着疑惑而不耐烦的表情。

    “什么都知道,内行得很。”他说着把脸转向金发女子,“就拿你持刀的方式来说吧,它离我的喉咙大半尺。你应该用力顶住我的喉咙或者我的腰部,并且你们应坐在车的后座,这样下手时不容易被发现。”

    金发女子仍举着刀,说:“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他有点得意,“还有两个问题。”

    “是吗?说来听听。”黑人女子语气缓和了不少。

    “你们俩的衣着不当。”

    “你是什么意思?”金发女子问。

    “你们的衣服太薄,颜色太浅。如果你们要用刀的话,必须离得非常近才行,这样容易沾一身血。你们若非用刀不可,得考虑万一碰到对方愚蠢的行为,衣服的颜色暗些容易掩饰血迹。”

    “还有呢?”黑人女子问,“你不是说有两个问题吗?”

    “是的,另一问题是,你们要的是钱,而不是来找人聊天。你们应尽可能地把钱拿到手,而不应和对方废话太多。你们只要刀一顶对方就告诉他,废话少说,否则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让他交出所有值钱的东西,否则如何如何。只要你们做得好,他就会被吓得不敢吭声,不敢磨蹭,不敢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这时黑人女子已经打开车门下车,金发女子也随着溜了下去,并且把刀收进了包里。

    他点点头,随之劝诫道:“年轻人,正儿八经做事赚钱,少惹是非。”

    “你也一样,别再随便让人搭便车。”金发女子回敬了一句。

    金发女子一关上车门,他就开车一溜烟地跑了。

    他按照原先的计划,在超市买完东西后开车回家,当他进家门时,情不自禁地吹起了口哨。

    他妻子从厨房里高声问道:“你听起来心情不错,你的小说写得怎么样了?”

    “我把最头疼的一部分写完了。”他回答。

    妻子从厨房里出来,递给他一杯酒。“是不是半途抢劫的那一章?那一章你总觉得不太符合现实。”

    他抿了一口酒,笑着说:“现在我认为够合乎现实了。实际上,我可以肯定,合乎现实。”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后文“他”回家的情节分析“大厦”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从两个女子搭便车要到的地方分析这两个女子对“他”有清楚的了解。

    B. “他”教育两个女子抢劫时要穿深色衣服、坐在后座、刀要抵住别人的喉咙或腰部、不说废话等咄咄逼人的气势吓住了抢劫犯。

    C. 文本用对比的手法表述抢劫的情节,如两个女子说话的语气和“他”说话的语气的对比、“他”对女子的劝诫和女子对“他”的关心等。

    D. 文章结尾使用补叙手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不但交代了“他”遭遇的困境,同时也点明了“他”在抢劫过程中的相关做法的合理性。

    2.小说中的哪些内容使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子实施第一次抢劫的情节看起来不显突兀?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联系全文,评价小说中“他”的形象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②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③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④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⑤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炼、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只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⑥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⑦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⑧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她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⑨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 12版)

    1.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B. 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C. 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有利于孩子学习普通话。

    D. 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这可以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B.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C. 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

    D. 把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的精品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即使孩子在家说方言,也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

    B. 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都能唤起乡思乡情。

    C. 戏曲和曲艺饱含历史文化积淀,虽不一定流行,但通过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它们就一定会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值得钦佩和鼓励。

    D. 要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学校应编订相关补充教材,家庭也不能为了学普通话让孩子放弃方言,社会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唤起乡情乡思,总之必须由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说,     ;我则说,他借用历史印证了文学,除了虚构之外,其它文学要素他都酣畅地运用到了极致,但又不露痕迹,         。不要说他同时的汉赋,即使是此后两千年的文学一旦陷入奢靡,不必训斥,只须一提司马迁,大多数就会从梦魇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除非,         ,或读不懂司马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按要求完成下列试题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6年2月16日,吉林省长春市某烧烤店老板张金彪主动致电某媒体,讲述了他8年来用开烧烤店利润捐资助学近20万元和被评为“长春好人”等事情,还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他已经兑出去两个大型烧烤店,但他表示捐资助学绝不会停。他希望媒体能够报道他的事迹,“表扬表扬”他;同时他申明“求表扬”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要通过表扬来让更多人知道他,感染其他人也去做好事。

    张金彪“求表扬”这一事件激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为其点赞,认为公民做了好事就应大肆宣传,做好事“不留名”的时代已过去;也有网友吐糟,认为张先生纯属炒作,在为他的烧烤店打广告;还有网友认为,这样做虽有些不妥,但也无可厚非……

    对于张先生这种“高调求表扬”的行为,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以父恩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貳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天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渍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皆有治绩。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济时艰,力辞求退。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由诚微服得免。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甫就,剧贼李昱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前后数被攻固,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绝。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胡选者众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一日金兵四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郡官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蜀走江、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赠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吕由诚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B. 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C. 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D. 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论语》《仪礼》均有记载。吕由诚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

    B. 恩,即恩补、恩荫,是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恩荫制度是宋代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C. 版筑,是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用法即在有支撑的夹板间填入泥土,以杵夯实。这里是指修补毁坏的城墙。

    D. 赠,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已经去世的父祖追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典。在宋朝,宰相、贵臣可追赠三代。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由诚智勇兼备,为官有为。他任邓州酒税,处事精细,老吏不能骗他。他率民夫随军运输,天寒粮尽却无人逃跑。历任州县,有政绩。

    B. 吕由诚刚强正直,治军有方。宰相唐恪荐他为谏官,可吕由诚因政见不一、担心唐恪的能力而力辞。他训练得法,将士们都愿为之效命。

    C. 吕由诚智守孤城,屡挫敌寇。在城坏粮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带领军民加强城防,日夜守备,多次退敌,还曾主动出击,夜袭贼营。

    D. 吕由诚忠君爱国,威武不屈。他历险阻辗转赴袭庆任职,以忠义激励将士。金人招降不成,当面杀死其子吕偰,吕由诚不畏惧,终被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

    ②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

    (2)荀子《劝学》中以车马为喻,来说明君子资质与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一些作者在探索文学创作的新路时,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难兴文艺之春。

    ②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③职业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快乐或者痛苦,旁观者实在不必对那些追求编制、希求稳定工作的年轻人痛心疾首。

    ④比起许许多多率尔操觚的“诗人”,吴兴华对待白话诗创新的态度要严肃、认真许多。这种态度,已太久不见,实乃空谷足音。

    ⑤热映电影《夏洛特烦恼》被指抄袭《佩姬苏要出嫁》,双方在微博上竞相发文,争论不已,这场笔墨官司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⑥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之须臾”,是啊,人生天地间,常会有千载一时的幽叹,刘禹锡不也有“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吗?

    A. ①④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上市的首个周末,iPhone X在市场份额上就占到了iPhone总份额的0.93%,超过了iPhone8.表现出强劲的消费势头。

    B. 整治行动中发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存在超重、超速等违规现象,有些电动车经改装后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

    C. 21日,18名中国航天员和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

    D. 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不思进取等情况的时候,孩子自己明白错误所在,进而产生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D.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