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襄王会之于河阳,诸侯毕朝。孔子写《春秋》时将此事讳写成“天王狩于河阳”,理由是“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狩”。该事件中的“襄王”应是

    A. 周天子

    B. 诸侯王

    C. 卿大夫

    D. 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材料所述职官设置是在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各具特色,苏轼曾先赞“定州花瓷琢红玉”,诗中所赞瓷窑位于

    A. 河北

    B. 江西

    C. 浙江

    D. 陕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书·食货志》载:“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该建议体现的治国策略是

    A. 严刑峻法

    B. 工商皆本

    C. 等级严明

    D. 以农为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认为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的出发点有两类,一类“以人群全体生活的理想为出发”,一类只从“统治阶级的片面利益来衡量”。下列派别属于后者的是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儒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梁启超曾称赞图中著作为一部“奇书”,下列有关该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 该书作者为浙东学派创立者

    B. 最精彩处在于批判君主专制

    C. 对两千年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了批判总结

    D. 为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提供有力武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代某一书法名家与“诗仙”李白齐名,其书法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这位书法名家应是

    A. 王羲之   B. 柳公权   C. 张旭   D. 欧阳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祯《农书》记载:“前任宣州旌德县县尹时,方撰《农书》,因字数甚多,难于刊印,故尚已命创活字,二年而工毕。”该记载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元代

    D. 明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对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做出这样的判断:“盖世界由弋猎变为耕牧,耕牧变而为格致,此固世运之迁移,而天地自然之。”其中“格致”是指

    A. 科技   B. 民主   C. 理学   D. 教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都是破题儿第一遭,在我国近代军事史上,是第一次以现代武器、现代组织、现代法则,所打的大规模的现代战争。”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下图,图中所示战役应为

    A. 徐州会战

    B. 渡江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淮海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894年至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下列企业创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海轮船招商局

    ②大生纱厂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保兴面粉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阅读下表,下列有关近代上海的表述,比较确切的是

    时间

    1915年

    1920年

    1925年

    1930年

    汽车

    539辆

    1899辆

    4010辆

    6896辆

    硬面马路

    94英里

    132英里

    路灯

    电灯4743处

    ——数据摘自《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

    A. 汽车逐渐成为上海市民日常代步工具

    B. 交通工具革新加速了上海城市化进程

    C. 上海成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D. 上海已经逐步演进为国际化的大都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一首怀念邓小平的诗歌写道:“你的思想……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一个睿智的回答,把自己遗失多年的孩子领回家,让全世界喜看我们祖国的大团圆。”此处主要赞扬邓小平提出了

    A. 一国两制

    B.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C. 改革开放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为某一国际组织会议与活动内容摘录,该组织应该是

    时间

    会议与活动内容(部分)

    2001年

    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

    2003年

    举行首次多国联合军事演习

    2004年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峰会,胡锦涛发表《加强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

    A. 不结盟运动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上海合作组织

    D. 联合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01年至2005年底,我国修改了《对外贸易法》等30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覆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透明度、贸易政策的统一实施等各个方面。推动这一轮法治完善的直接动因是

    A. “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大会具有最高的权威,出席公民大会的贫苦公民被给予津贴。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处于

    A. 公元前8世纪左右

    B. 公元前6世纪初

    C. 公元前5世纪中叶

    D. 公元前3世纪中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但是1935年5月该法被裁决为违宪,有权做出此裁决的应是

    A. 总统

    B. 最高法院

    C. 国会

    D. 选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米开朗基罗著名绘画《最后的审判》中,耶稣站在中间,下边作恶的人落入地狱,左边行善的人进入天堂,做出这一审判的耶稣是神之子,他是人,不是神。这幅画被称之为一部画出来的《神曲》,因为这两部作品都

    A. 提出宗教改革

    B. 寓意人的伟大

    C. 歌颂男欢女爱

    D. 以理性为旗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

    A. 马铃薯   B. 小麦   C. 水稻   D. 牛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跨洲移民,约5000万欧洲人到每外寻求发展,而印度、中国、日本、非洲等地有数量可观的人前往美洲、加勒比海等地区成为契约劳工。促成这种超大规模移民的因素主要有

    ①奴隶贸易的盛行

    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③欧美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④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1年,沉浸在喜悦中的希特勒将目光转向新的区域,叫嚣将犹太人、斯拉夫人和布尔什维克从这片土地上消灭。此时纳粹德国的主攻目标是

    A. 波兰

    B. 法国

    C. 英国

    D. 苏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克林顿在1993年1月至2001年1月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下列属于在他任职期间的史实有

    ①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

    ②在西雅图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庆祝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④带领北约向东扩展制衡苏联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下列不属于此类保障的是

    A. 限制垄断行为   B. 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

    C. 调节收入差异   D. 制定社会经济计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表中位于“U”型图底端的“组装”业务多在发展中国家中进行,而利润较多的其他工序一般都由发达国家掌握。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中,最为合理的是

    A. 国际分工程度越来越深化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深入发展

    C.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依然存在

    D. 多极化趋势加剧了国际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加试题】新近学者研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的和平、顺利只不过是两百年来政治家和学者所共同塑造的表象而已,英国的革命和其后的法国、俄国、中国等革命并没有基本分别,现代化转型往往不可能避免流血、斗争、混乱,即使那么成功的光荣革命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可以对辛亥革命及为革命前仆后继的许多先烈感到释怀。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不断推翻原有历史结论才能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

    B. 对历史理解的变化影响着现实中人们的历史情怀

    C. 厘清历史真相的价值有利于人们判断现实的是非

    D. 历史学者的职责在于不断创新对历史的判断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加试题】有学者认为,在1763-1871年的一百年间,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哲学上、艺术上都产生了极盛的成就,下列能够作为代表的是

    A. 康德、贝多芬

    B. 卢梭、贝多芬

    C. 卢梭、莫奈

    D. 康德、毕加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加试题】毛泽东1930年对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进行调查,那时全县公田(用于地方公费)占全县耕地的40%,其中60%为族产,20%为与信仰相拳庙产,10%为学田,还有10%为桥会、路会、粮会一类的社会公益田地,收支多由乡绅管理的机构来处理。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寻乌县宗法式的社会秩序尚未瓦解

    B. 土地革命推动农村耕地使用多元化

    C. 当时中国已经局部出现公有制经济

    D. 毛泽东此时开始注重农民问题研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加试题】1917年,土耳其的一家地方报纸写道:“这是俄国人民的行动,将来某一天会变成一个太阳并照亮全人类。”而美国的芬兰矿工移民中“一提到列宁的名字心就颤动不已”。在几乎无人知道俄国在哪里的古巴,烟草工人组成了“苏维埃”。这些现象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A. 鼓舞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B. 推动无产阶段革命进入新时代

    C.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D. 标志着列宁主义的正式诞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加试题】《世界遗产名录》登录标准第五条为“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下列遗产符合该条标准的有

    ①雅典卫城

    ②颐和园

    ③明清故宫

    ④皖南古村落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1)指出图中所示对外贸易路线的名称,并列举汉代支撑这种贸易的技术发达的表现。

    当此种贸易在罗马引发纠纷时,由哪一法律体系进行规范和调整?

    (2)结合当关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概括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指出的有利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间的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二

    第一条缔约双方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长期全面地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摘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16日)

    (1)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并概述该原则提出与完善的过程。

    (2)结合材料二概括该条约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新型国家关系?简述这种新型国家关系对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必须考虑和比较错综复杂地交强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是一道难题,只有天才的真正眼力才能在其中迅速地找出正确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说得很对:这是一道就连牛顿那样的人也会被吓退的代数难题。

    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克劳塞维茨(1780-1831)《论战争》

    材料二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倡议:美、法立即缔结废弃战争的协定,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建议该条约不应只限于美、法两国,而应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该公约在美法两国提出的条约方案基础上签订。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摘编自《非战公约始末》

    (1)概括材料一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军事艺术发挥到极致的战役和走向末日的决定性战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非战公约》的特点,并简述公约在20世纪国际法发展历程中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戏曲取得了极大的繁荣。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他的昆曲剧本《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

    ——摘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代昆曲发展进程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如何认识16世纪明末的以礼教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另一种则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