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组 6 题,单选题 7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组 共 6 题
  1. 截止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9.9%。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农民工进城的根本原因是(    )

    A. 交通条件的改善   B.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 产业转移的影响   D.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解决“两栖”群体问题最有效措施是(    )

    A. 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B. 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C.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D.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的前沿地带,也是京津冀地区风沙源头之一。科学家把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纤维粘合剂放到沙里,再添加适量的水,实现沙漠土壤化,然后种植农作物来改善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乌兰布和沙漠中种植农作物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 热量   B. 水源   C. 土壤   D. 光照

    2.把纤维粘合剂放到沙里是为了(  )

    A. 增加土壤水分   B.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C. 改造土壤颗粒的力学结构   D. 改造土壤的矿物养分

    3.在改造后的土地里,春季农作物出苗后需要把稻草垫铺在幼苗上。在幼苗上垫铺稻草的主要作用是(  )

    A. 土壤培肥   B. 固沙作用   C. 防止风沙打击   D. 对地面保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当今多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或文化因素有关。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是(  )

    A. 加工基地   B. 交通运输   C. 工业和交通   D. 区域中心地

    2.由于专门化职能而兴起的城市是(  )

    A. 武汉   B. 大庆   C. 郑州   D. 扬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 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B. 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 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D. 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2.图示服务范围发生在理想均质平原上,其最初的服务范围圆形被图示正六边形取代,这是因为( )

    A. 可以使商品的供应达到饱和

    B. 区域内居民选择同级服务时,只受距离的影响,且能最大程度满足居民需要

    C. 阻止外区商品进入

    D. 城市发展更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为“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 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 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 甲——城郊乳畜业

    2.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A. 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 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15~64岁指劳动人口年龄。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在________年前后达到最低值,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

    (2)在1990年前和2030年后,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了50%,试分析它们形成的不同原因。

    (3)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4)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抓住“人口机会窗口”的良好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7 题
  1. 2015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下列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关系密切的现象是(  )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新加坡   C. 印度   D. 非洲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a——德国   B. b——肯尼亚

    C. c——印度   D. b——日本

    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2005~2010年

    A.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3.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左图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右图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乳牛大量繁殖   B.气温偏低  C.鲜草供应偏多  D.降水偏少

    (2)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它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的种类   B.市场的距离   C.雨量的多少  D.奶牛的数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A. 黄河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长江三角洲   D. 太湖平原

    2.该地区的农业类型属于(  )

    A. 混合农业   B. 地中海式农业   C. 种植园农业   D. 水稻种植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

    A. B. C. D.

    (2)该市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区工业布局合理,那该地的常年风向可能是___;该城市的工业最可能是以____(石油开采、钢铁、电子计算机制造、纺织)工业为主。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地。原因是______。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地,理由是____,为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地,理由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了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房。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大荒”橡胶林种植北界17°N扩大至21°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

    (2)“西大荒”棉花多分布于山麓冲积扇,试简述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目前,“北大荒”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类型是     。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英国、阿根廷主要畜牧业(图中阴影所示)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幅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2)英国每年从阿根廷大量进口的主要乳畜产品是   ,其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3)甲、乙两幅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点是      

    (4)分析甲图阴影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