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5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困难题 2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8年9月,中国在国联会议上强烈要求全面制裁日本。因为欧洲剑拔弩张的形势,各大国的外交部长多数不在日内瓦。国联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强硬的决议,指称日本违反国际协定,各国可以力所能及地个别援助中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此时中国国内正值武汉保卫战

    B. 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

    C. 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

    D. 反法西斯力量已有初步的联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设立的专家组于2011年10月28日公布裁决报告说,欧盟反倾销税针对的对象是来自中国的皮鞋制品,其贸易惩罚措施针对一个国家,而不是企业个体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专家组还认为,欧盟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对中国制鞋企业的商业机密信息缺少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这也是世贸规则所不允许的。这表明(  )。

    A. 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B. 世界贸易组织主要任务就是调解国际贸易纠纷

    C. 世界贸易组织具有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作用

    D. 中国皮鞋进军欧盟市场的障碍已经完全消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评价美国的工业革命时说:欧洲激进思想倾向于要求剥夺有产者的马车和他们漂亮的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则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上述评论的实质是

    A. 美国国内市场比欧洲国内市场更加广阔

    B. 欧洲工人运动给工业革命带来负影响

    C. 美国采取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D. 美国工业革命强调标准化生产的社会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5 题
  1.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 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

    C. 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

    D. 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战略提出的背景是

    A. 反霸统一战线形成

    B.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中国开始改变意识形态外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纱

    6.94

    4.86

    A.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B. 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 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

    A. 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B. 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D. 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这表明当时的北京

    A. 粮食供应紧张

    B. 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 农业发展缓慢

    D. 居民工资低无钱购买粮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B. 中国革命目标很多程度上适应了民众需求

    C.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A. 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 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妥协,帮助美国走出了濒临分裂和崩溃的困境;1803年,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之间的妥协,化解了宪政危机,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司法审查原则。这说明美国宪政史上

    A. 妥协促进了共和政体的确立

    B. 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

    C. 分权制衡原则是妥协的产物

    D. 党派之争催生司法审查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 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阅读下面的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表,其中两类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被修正总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年

    17项

    5.7项

    1880~1885年

    11项

    1.8项

    1896~1900年

    1项

    0.2项

    A. 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

    B. 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C. 三权分立机制逐渐被破坏

    D. 议会受内阁的影响在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保司法独立

    B. 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C. 提高法官的地位

    D. 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

    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4、15世纪欧洲的某一文学家呼喊“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其中蕴含了

    A. 因信称义   B. 天赋人权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加试题】“拱券”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材料间的侧压力而建成跨越空间的承重结构。下列建筑运用了拱券技术的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 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 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 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D. 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 、《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82 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新历法称“格列高利历”,最初只在法国、意大利等天主教地区采用,其后 300 余年间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见下表)。

    格列高利历大事记

    到 17 世纪末

    一些新教国家如德意志、荷兰纷纷放弃宗教抵制,改用格列高利历。

    1752 年

    出于准确计算时间、尤其是外贸交往的需要,英国最终采用格列高利历,并推广到其殖民地和自治领。

    到19 世纪末

    格列高利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

    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

    从19世纪70

    年代起

    格列高利历扩展到非基督教世界。1873 年和 1875 年日本和埃及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1912 年,中华民国宣布采用公历。

    当今

    公历为各国普遍使用,但很多“地方性”的时间体系和规则依然存在。在中国,农历和公历并存,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在信奉伊斯兰教

    的地区,穆斯林的节日都按伊斯兰历计算。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