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科学探究题 2 题,单选题 13 题,填空题 4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热KClO3制备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中,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B.实验室制取CO2时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C.测定溶液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稀释浓硫酸,先在烧杯中加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水壶壁上个水垢             B.减弱皮蛋中的腥味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2 题
  1. 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做了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反应后都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们对自己得到的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他们各自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A.NaOH  B.Na2CO3、Ba(OH)2、NaOH

    C.________________  D.Na2CO3和NaOH

    【讨论交流】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B(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所得滤液的成分,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

    ________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C对应

    乙同学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无明显实验

    现象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A 对应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帮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_____对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也可能呈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酚酞溶液______

    溶液呈碱性,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_____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_

    【继续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呈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_____

    溶液呈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3 题
  1.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 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 醋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 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的水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 碱   B. 盐   C. 金属单质   D. 金属氧化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

    A. H2 B. CO2 C. NH3 D. HCl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溶液中不能导电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稀硫酸   C. 酒精溶液   D. 食盐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试剂,氯化钡(BaCl2)、纯碱(Na2CO3)、氯化铁(FeCl3)、石蕊,用下列物质中的哪一种就能将上述试剂区分开来(   )

    A. 氢氧化钠——NaOH   B. 硫酸——H2SO4

    C. 盐酸——HCl   D. 水——H2O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B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检验露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大数据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铁粉

    B.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

    A

    B

    C

    D

    锥形瓶

    MnO2

    Zn

    H2O

    HCl气体

    胶头滴管

    H2O2

    稀H2SO4

    浓H2SO4

    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c处反应放热   D. d处溶液呈红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现代交通已经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全世界范围内都提倡绿色出行,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既健身又环保.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的材质多采用铝合金,主要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是_____;

    (2)自行车链条涂抹润滑油,既减小阻力,又可防止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

    (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便携式灌装充气罐,只需稍稍振荡就可快速的为车胎充气,同时还能修补被扎坏的车胎.其充气的原理可认为是罐中的硝酸铵分解生成空气中两种主要的成分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汁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1)据上表推测,X汁液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显____(填“酸”“碱”或“中”)性,pH____(填“>”“<”或“=”)7。

    (3)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请回答:

    (1)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赤铜矿(Cu2O)     B.赤铁矿(Fe2O3)       C.软锰矿(MnO2)

    (4)19世纪初,铝的发现得益于电解技术的应用。如图为用铝土矿炼制铝的生产流程。

    现有含Al2O3 51%的铝土矿200 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铝_______吨(假设上述各步反应中,铝元素一共损失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 g完全溶于90 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10 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求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