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3 题,实验题 2 题,综合题 1 题,推断题 1 题,填空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质量(g)

    0

    100

    20

    x

    A.反应后丁的质量x为30 g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

    C.若乙为单质,丁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甲、乙、丙分别为酸、盐、碱,则丁一定是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3 题
  1.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 滤渣中一定有Cu粉

    C. 滤液中一定有Fe2+ D. 滤液中一定有Ag+、Cu 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天然气用作燃料;②氦气用作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④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⑤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消毒酒精 B. 冰水混合体 C. 不锈钢 D. .食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B. 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 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根据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温计中的水银不是银,而是金属汞

    B. 蒸馒头用的纯碱不是盐,而是碱

    C. 合金不是合成材料,而是金属材料

    D. 白金不是金,而是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稀释浓硫酸

    C. 倾倒液体 D.        闻气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 钠离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

    D.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

    A. 100g B. 50g C. 150g D. 200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和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硝酸银溶液 B. 石灰石 C. 稀盐酸 D. 烧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Cl  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的顺序是(  )

    A. 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3月23至25日,佛山展开了“功勋航天员走进校园”活动,学生知道了很多飞船的知识.飞船常利用反应2Na2O2+2CO2=2X+O2来提供氧气,“X”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

    A. CO B. Na2O C. NaOH D. Na2C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氧气 B. 熟石灰

    C. 干冰 D. 过氧化氢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区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C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SO42﹣

    取样溶解,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_____ (答一点就可以)。

    (2)B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_____(只写一个)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采用C图操作量取水,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D图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2)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3)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或“c”)表示。

    (4)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甲<丙

    C 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1)C的俗称_____(任写一个)。

    (2)写出A与B的反应方程式_____,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写出图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根据你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金属材料制的炊具和餐具,下列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

    A 不锈钢餐盆   B 玻璃水杯       C 陶瓷碗     D 铁锅

    (2)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一样_____(填字母)。

    A 炒鸡蛋   B 牛奶   C 黄瓜   D 烤野兔肉

    (3)春游时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填字母)。

    A 食醋(pH<7)B 食盐水(pH=7)C 肥皂水(pH>7)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①将pH试纸伸入某NaOH溶液中,测定NaOH溶液的pH,pH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

    ②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填写溶质的化学式)过量。

    (2)方案二: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后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观察到_____的现象。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次。

    (5)实验室存放的常见的碱除了氢氧化钠外,还有氢氧化钙,它们存放时都需密封保存,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的石灰水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黄铜”是铜锌合金,比纯铜耐腐蚀,街头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现取用20.0g某种黄铜投入100g某浓度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溶液和残余固体总质量为119.8g,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g

    (2)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原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