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题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文景之治   D. 光武中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创设了科举制度   D.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 平息了东南沿海倭寇   B. 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 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 统一了女真各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 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 食客盈门的酒楼

    C. 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 好汉比武的擂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初,清王朝授予达赖喇嘛“五世达赖金印”,这反映了清朝( )

    A. 规范了灵童转世程序   B. 创立了驻藏大臣制度

    C. 废除了西藏土司制度   D.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姚崇   D. 魏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应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

    A. 文成公主   B. 蔡文姬   C. 王昭君   D. 金城公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作品原作者是

    A. 赵孟頫   B. 吴道子   C. 阎立本   D. 张择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西夏   B. 金   C. 辽   D. 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岳飞   B. 卫青   C. 屈原   D. 张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 宋代商业繁荣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元朝国家统一   D. 大都闻名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 太湖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  (   )

    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上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宣扬国威 ②到西洋去“取宝” ③为开辟新航路 ④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 ⑤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开辟荆榛逐荷夷”,这句诗反映了明朝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 张骞   B. 魏征   C. 郑成功   D. 渥巴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朝时,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 废行省,设三司   B. 实行八股取士

    C. 设军机处   D. 大兴文字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A. 重新统一了蒙古   B.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 稳定了西藏政局   D. 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A. 设立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重本抑末   D. 闭关锁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单刀赴会       挥泪斩马谡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如下图为宋应星编写的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

    A. 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外交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外交往,

    (1)举出汉代和唐代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各一个

    (2)下图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示意图,请回答:

    ①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②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2点)

    ③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①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③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从汉、唐、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