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非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过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

    年龄区分黄(3岁以下)、小(3岁-10岁)、中(10岁-17岁)、丁(18-60岁)、老(60岁以上)。次年,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纳租粟三石,绸絹二丈、绵三两。户口不实便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即为了编定户藉,地方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称为貌阅,对户主的手实(申报)加以核对。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无能为力。隋文帝便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法——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祥”,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下乡,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从中析出若干小户。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99)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文帝推行户籍改革的背景及其改革举措。

    (2)据材料,说明隋文帝户籍改革举措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从十九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学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材料三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该现象产生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利益国家和评估

    核心利益一

    核心利益二

    核心利益三

    总体核心利益

    美国

    国家安全

    经济繁荣

    价值观优越性

    全球地位

    中国

    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

    政治利益

    评估

    一致:苏联的战略扩张对中美构成最大安全威胁

    一致:中国对美国开放使双方互利共赢

    意识形态兼容、领土主权(即台湾问题)部分存在分歧

    中美战略合作与美国维护全球地位具有兼容性

    ——据《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中世纪的学者把政治学和道德、神学密切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适应人的社会天性要求的产物。而人和人的天性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七岁入学,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利参与了当时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战争,虽然自己喜爱共和政体但深感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他的《君主论》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认为人与人之间经常为追求权利和财富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书中提到:“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这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他对人性的假设无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会,但在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

    ——摘编自毛里齐奥·维罗利《马基雅维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59年在山西侯马的金大安二年(1076年)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这说明

    A. 考古资料完全复原历史场景

    B. 宋代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时期

    C. 山西是当时戏曲的繁荣之地

    D. 宋代舞台戏曲已有相当规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康熙九年(1670年),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工,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

    A. 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 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D. 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A. 清末新政的推进

    B. 变法政策的实施

    C. 商品输出的加强

    D. 清政府政策鼓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拜上帝教) “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 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 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

    C. 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

    D. 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还在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时投弃权票。50年代中英建交

    A. 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

    B. 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因素

    C. 促进了中欧外交关系的缓和

    D. 完美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A.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

    B. 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 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 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 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 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第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柏林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 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 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 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 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 《格尔尼卡》

    B. 《人间喜剧》

    C. 《自由引导人民》

    D. 《等待戈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次国际会议后发表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下列关于此次会议和宜言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B. 据此宣言精神中国提出“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针

    C. 强调了面对全球安全新威胁世界各国团结合作的必要性

    D. 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缓和与动荡并存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这表明美国的“两院制”

    A. 分割立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

    B. 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

    C. 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

    D. 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