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他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他是(  )

    A. 白居易   B. 苏轼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轻徭薄赋   B. 重用人才   C. 善于纳谏   D. 减轻刑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是(  )

    ①元②金③秦④清。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军机处创设于

    A. 顺治时期   B. 康熙时期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锦衣卫 D. 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较,相同点是(  )

    A. 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

    B. 都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

    C. 都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

    D. 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

    A. 尼布楚战役   B. 雅克萨战役

    C. 乌兰布通战役   D. 台州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

    ①台州之战②郾城大战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雅克萨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努尔哈赤迁都北京,后改称盛京

    B. 皇太极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

    C. 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D.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明清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有人随便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哪一历史现象(  )

    A. 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   B. 士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C. 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D. 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国由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  )

    A. 北宋、元   B. 唐、元   C. 元、清   D. 明、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 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 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 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假若你想要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是(  )

    A. 《大唐西域记》   B. 《史记》

    C. 《西游记》   D. 《资治通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有关于隋唐两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都实行三省六部制

    B. 都出现过盛世局面

    C. 都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D. 都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儒林外史》

    D. 《红楼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我们如果要到明长城西端考察情况,我们应该去(  )

    A. 山海关   B. 嘉峪关   C. 玉门关   D. 陇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

    A. 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淳于越、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4)这些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域内交通大道畅通的重要条件。汉代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长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筑。使节往来,商旅往还都是走的这条大道。长城成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屏障。

    ——选自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  1500年以前的历史实质上是欧亚大陆的历史。一条“丝绸之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在这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材料三 欧洲人能够多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海员。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希望能够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香料等商品,对远洋事业很支持。15世纪时,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被阻断。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选自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1)依据材料一,归纳长城的作用?

    (2)说出材料二中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史实。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4)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具备的共同条件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客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