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统一文字

    C. 开疆拓土   D. 焚书坑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

    A. 江南的开发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 《唐本草》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金刚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

    A. 汉赋   B. 唐诗   C. 宋词   D. 元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 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 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 赔款2100万元

    D. 领事裁判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都在向近代文明过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二者相同之处的是(  )

    A. 都借助古典文化反封建

    B. 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

    C. 都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D. 都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西北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线。”她描述的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武汉会战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采取“中间突破、分割歼灭”战略,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这一战役的中心位于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有一位战士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他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杨根思   D. 罗盛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下列图片记录了他的一些重要活动,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参与西安事变谈判

    ③欢迎尼克松访华

    ④参加万隆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同学想了解早期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毁灭特洛伊城后渡海返回希腊的历险故事,他应该查阅的文学巨著是(  )

    A. 《伊索寓言》   B. 《荷马史诗》

    C. 《天方夜谭》   D.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九年级2班的一个学习小组在探究阿拉伯数字的相关史实及其影响时发生了争论,出现了下列四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阿拉伯人发明

    B. 由阿拉伯人改进后传到了欧洲

    C. 古印度人发明了通用计数法

    D. 它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促进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B. 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C. .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D. 其动机是对财富的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持这一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傅立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8年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正式搬迁到耶路撒冷,这一事件引发了巴以双方又一轮军事冲突,由此说明中东地区矛盾复杂、冲突频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民族、宗教矛盾激烈   B. 大国的干涉

    C.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D. 对石油等资源的争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 历史史实:纳米比亚独立; 历史解释:结束了欧洲对非洲殖民统治的历史

    B. 历史史实:《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历史解释: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历史史实:柏林战役; 历史解释: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历史史实: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历史解释:标志着冷战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株洲神农城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神农氏雕像,这是为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  )

    A. 黄帝   B. 炎帝   C. 尧帝   D. 舜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与他相关的活动有(  )

    ①创办福州船政局②开办福州船政学堂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④率军收复新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被誉为“湖湘新学第一家”的新式学堂及其创办者是(  )

    A. 时务学堂谭嗣同   B. 时务学堂陈宝箴

    C. 浏阳算学馆谭嗣同   D. 浏阳算学馆陈宝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位湘潭籍的现代著名画家,他大器晚成,从一位民间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擅长花鸟虫鱼的写意画,这位画家是(  )

    A. 徐悲鸿   B. 张大千   C. 吴冠中   D. 齐白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湖南是北伐的首选战场。其中在今株洲境内发生的重要战役有(  )

    A. 攸县战役;醴陵战役   B. 炎陵战役;茶陵战役

    C. 茶陵战役;醴陵战役   D. 炎陵战役;攸县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

    (4)《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0年来,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从未离开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远大理想,“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英名和事业永世长存》(《人民日报》2018年5月2日)

    请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遇到了来自铁路的挑战。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孙。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富尔顿是这方面的先驱,1807年,他使自己的“克菜蒙脱号”汽船在哈德孙河下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5月8日,两列智轨列车从神农大剧院站缓缓驶出,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示范线在我市正式开通试运行。(注: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是一款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轨道交通产品,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优势,为城市交通限行带来新的选择和体验。车辆采用“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行驶,无需铺设有形轨道,一般3节编组,可载300人。)智轨是创新的代表作,是中车科技创新领域继复兴号(注:中国标准动车组)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全球首条智轨示范线在株洲的开通,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迈入新时代。

    ——摘编自《株洲日报》(2018年5月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机车和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示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成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复兴号”动车和智轨列车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引起交通工具变革的主要原因。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

    ——列宁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冲击的办法已经失败了”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我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所体现的共同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