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7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指的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的时候采取作用在受众的一种具体的方式。从古到今,人们都了解传播所产生的威力,在远古时期,人们便会利用歌声、语言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然而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活动范围逐渐地扩大了,人们开始发明文字和图画来突破传统之中时空的限制。如果没有音乐的传播方式,那么就没有人类音乐的活动与音乐。它的本质是用来传递音乐信息,使人与人之间得以交流。音乐的传播还可以让音乐的创造者和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从而及时地向创作者进行信息的反馈,让其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一些音乐作品。

    对于传播活动发展的历史来说,也就是传播媒介演进的历史。然而音乐之所以没有中断于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是和音乐特有传播的方式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说音乐历史发展与音乐传播发展是同步来进行的。而在音乐的传播历史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口头传播,也即“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它是在人类传播历史上最初的一个阶段,并且也属于早期音乐传播的一种原始形态,也是在电子音乐、唱片以及乐谱等方式诞生前最普遍、快捷的一种传播方式。例如古代的时候,人们主要用诗词和歌谣这种口头传播方式来抒发感情、传达意见。

    其次是媒介传播,最开始的媒介传播是乐谱的传播,这个传播时期也标志音乐的传播进入到了媒介传播的一个时期。对于乐谱来说,它能够清晰的记录音乐的音长和音高,能够让流动音乐从此固定下来。

    而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传播使得整个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对于先前存在的一些媒介有着很强大兼容性,不但能够用来发布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和新闻,还能够充当媒体的媒体,将一些电视、广播等都兼容到自己的一种轨道之中,当前的一些网络音乐、电子期刊等就是有力的证明。

    网络音乐的传播方式导致了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之中手稿的逐渐消失。作曲家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创作到演奏到传播,能够轻易地修改或者抹去屏幕上的一些东西,将创作的过程逐渐变得模糊。然而一个音乐创作者的传统作曲是以手稿为主,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一种真性情,所以,网络创作的乐谱与传统的相比,传统的乐谱手稿就变得更加真实,且具有收藏和保存价值。

    (选自韩益民《试谈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删改)

    1.下列关于“音乐传播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头传播是早期音乐传播的原始形态,既是人类传播历史上最初的一个阶段,又是一种最普遍、快捷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古诗词和歌谣得以传播。

    B.乐谱传播是最早的媒介传播。乐谱能清晰地记录音长和音高,它的出现标志着在传播过程中“口耳相传”的流动音乐可以用乐谱的形式固定下来。

    C.网络传播方式相对来说具有很强兼容性,能够用来发布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和新闻,还能够充当媒体的媒体,将一些电视、广播可兼容到自己的轨道之中。

    D.无论何种传播方式主要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时向受众传递音乐信息的一种具体方式,有利于音乐的创作者和听众进行双向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人们交流和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人们开始发明文字和图画,以此来突破传统之中时空的限制。

    B.各种音乐传播的方式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通过音乐来进行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C.音乐特有的传播方式,使音乐得以传承而没有中断于传统的历史文化;这也说明了音乐历史发展与音乐传播发展是同步的。

    D.作曲家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创作、演奏、传播,将创作的过程逐渐变得模糊,这样与传统乐曲相比更难反映出创作者的真性情。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头传播能保存一些音乐信息,但音乐作品仍处于流动、变化中,导致同一乐曲的乐谱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会有不同之处。

    B.电子音乐、CD(唱片)可以记录音乐的音长和音高,储存声音信息,这是音乐传播方式中的媒介传播,能较完整地保存音乐信息。

    C.音乐传播的方式,从口头传播到媒介传播,再到网络传播,每次都在变化,都在进步,而网络传播方式使得整个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D.网络音乐传播方式会导致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之中手稿的逐渐消失,而用网络创作的乐谱却没有真实性,也降低了其收藏和保存的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亲的来信

    [俄]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象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3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不超过20字)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3.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文日数千言             属:隶属。

    C.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        胜:占上风。

    D.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故事:旧例。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疑客曾巩所为               佩缤纷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B.闻者始哗不厌,久信服           使人复葺南阁子

    C.欧阳修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记注制诰为邻                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英宗从做藩王时就听到苏轼的名声,后来欲按照唐的旧制把苏轼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轮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B.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C.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D.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译: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诚不得已啊。

    B.某所,而母立于兹。

    译:某处,而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C.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庭院里栽有枇杷树,现在已经高高地直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D.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译: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美好的写作灵感赐予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减字花木兰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

    1.这首词上阕主旨是买花,试赏析表达技巧。

    2.这首词下阕主旨是戴花,试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4)孔子曰:三人行,                 。

    (5)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圣人无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省所              怙:所依靠的人,这里指所依靠的父亲

    B.可使有勇,且知也     方:道,指是非准则

    C.一日,大母余日       过:到,看望

    D.后五年,吾妻来       归:旧指女子出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横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将成家而致汝

    B.吾与汝俱少年

    C.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D.与久卧病无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横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吾女与汝女

    B.为国以礼,其言不

    C.如会同,端章

    D.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唯求则非邦也与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然乎?其不然乎?

    B.死有知,其几何离         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C.汝殁六月二日            如其礼乐,俟君子

    D.幽赏未,高谈转清         庭中始为篱,为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兄嫂是依。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居则曰:不吾知也。

    D.其又何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篡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

    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精练简洁,含章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

    C.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与白居易、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D.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月23日“人民网”报道:徐娴婧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做过酒店管理、饰品行业,今年她决定转行做月嫂。

    【新闻背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和年轻父母对科学养育的追捧,加上今年“猴宝宝”扎堆出生,让许多月嫂的“档期”排到了今年10月份。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已成“香饽饽”的月嫂行业吸引了一些本科生的加入。她们的高学历、高素养,也让客户们争相“抢单”。

    (2)3月27日“人民日报”公众平台《新闻早班车》推送了一则新闻。内容如下。

    壮族女博士放弃百万年薪,上辽宁舰当军官,称“能够干一份关乎民族崛起的大事业,这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情”。网友纷纷点赞。

    【新闻链接】据环球网3月26日报道。韦慧晓是我上舰后认识的第一位女舰员。她是一名壮族女子,高挑的个儿,清秀的面容,利索的短发,虽然一说话就笑,但是掩盖不住眼神中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果断。入伍前,她有着不凡的经历——南京大学本科,中山大学硕士博士,赴西藏支过教,赴北京当过奥运会志愿者,赴比利时参加过中欧青年交流活动;她是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中国研究生》杂志封面人物、享受年薪百万的华为集团金牌员工……然而,博士毕业时,她主动要求当一名普通的航母舰员。

    读了以上消息,你有什么想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