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 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 “一国两制”构想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5·湖南衡阳)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新中国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该“外交概念”是指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上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你认为与此批示有关的运动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批判,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加以残酷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被免除一切职务。1968年10月他被开除出党。1969年11月12日含冤病逝。文中的“他”是指。

    A. 刘少奇

    B. 贺龙

    C. 彭德怀

    D. 周恩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精力来解释“改革红利”(收益)、最先获得本次“改革红利”的是农民,其得益于(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国有企业改革

    C. 实行对外开放 D. 市场经济的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最可爱的人”———邱少云

    B. “铁人”———王进喜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再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评选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他能够获选是因为( )

    A. 率军挺进大别山   B. 指挥淮海战役

    C. 领导改革开放   D. 发表南方讲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各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美、日等国,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

    ④目前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 大庆油田   B. “籼型杂交水稻”

    C. “两弹一星”   D. “863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三个国家倡导推行的?

    A. 中国、印度、缅甸

    B. 中国、印尼、越南

    C. 中国、印尼、缅甸

    D. 中国、泰国、印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A. 辽宁舰

    B. 镇远号

    C. 致远号

    D. 东方红一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毛泽东主席曾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 22 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 10 个月就谈成了。”这里的“两家”“谈成”的结果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B.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国重返联合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A. 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从“蓝灰色的海洋”到“亮丽的风景线”说的是社会生活哪一方面的变迁?

    A. 衣

    B. 食

    C. 住

    D. 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小丽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西藏的和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53 年 11 月 30 日,鞍山钢铁公司的数百工人被紧张和兴奋包围着,他们期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9 时许,中国第一根钢轨诞生了。鞍山钢铁公司取得这一成就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总路线的提出

    D.国有企业的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1)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2)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3)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写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

    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人民的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军民团结,保卫国防。我们有共产党英明领导,谁敢来侵犯就让它灭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歌》

    材料二:飞翔!飞翔!乘着长空飞翔!中国空军在烽火中成长。碧空里呼啸着威武的机群,大地上密布着警惕的火网。红星闪闪,辉映长空百战的历史。军旗飘飘,召唤我们献身国防。为中华振兴!为民族富强!炼铁翼神箭,铸蓝天长城。保卫领空,抵御侵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飞翔~飞翔~飞~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歌》

    (1)材料一中“人民的海军”是在什么时候成立的?第一支海军的名字叫什么?“爱护军舰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新中国人民海军在军舰装备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至少两例,

    (2)材料二中中国空军是在什么军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空军在烽火中成长”请你举一实例证明。

    (3)从这两首歌曲中,我们感受到新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已经成为一支怎样的力量?谈一谈这两首歌所带给你的感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国家

    首次核试验年代

    实验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

    1032

    苏俄

    1949

    715

    英国

    1952

    45

    不包括1962年后与美国共同试验的次数

    法国

    1960

    210

    中国

    1964

    45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分别是哪一年?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3)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的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久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