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被用以形容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豪爽的“爆买”一词,在50个获推入选的流行热词中脱颖而出,斩获日本流行语大奖。

    ②整个赛季下来,“小飞侠”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世界超级边锋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

    ③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不舍离开。

    ④“一带一路”既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这是不容置喙的。它的实施对于中华文化的繁盛崛起、自信自强和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⑤近年来,随着“微信”这种能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被广泛应用,曾是“香饽饽”的综合服务软件“飞信”已成明日黄花。

    ⑥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钦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①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A. 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彼岸奋勇前行。

    C. “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D. 战国时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的成长更具有启示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

    A. 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 山,却冥然不觉——它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 山,却欣喜万分——它以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 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不会征服自己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在南宋时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曾赞美元宵节时民间艺人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人迷信鲤有“神性”,因而膜拜崇敬。鱼龙舞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节日的重要表演风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据推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展成为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春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老年盲人乞讨者在自己的摊位前树立一个牌子,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收获很糟糕。诗人让·彼勒路过,见此情景,随把牌子修改为:“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下午,诗人再次路过时,乞讨者已收获丰厚。

    经诗人让·彼勒修改过的一句话为何竟有这么大的魔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囊括万殊成一相

    王琪森

    海派书法在历史转型、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综合因素下应运而生,也决定了其文化精神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相对应。上海由此成为全国书法家群雄逐鹿之地和名家荟萃之城,先后汇集了赵之谦、蒲华、吴昌硕、陈宝琛、高邕、沈曾植、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赵叔孺、于右任、沈尹默、马公愚、刘海粟、潘天寿、钱瘦铁、张大千、王蘧常、来楚生、谢稚柳等一批书法大家,成为全国书法界的领军团队,由此成就了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

    海派书法的文化精神是开放融通、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其笔墨形态是多元的,风格取向是多方的,创作理念是多维的,流派成员是多家的。前海派书法领袖赵之谦的古朴奇逸,后海派书法领袖吴昌硕的雄浑恣肆,其后吴湖帆的典雅妍美、马公愚的格古韵清、张大千的奇拙畅朗、沈尹默的秀丽雅致等,他们都各自取法不同,师承有别,笔法各异,从而真正体现了海派书法的笔展多姿、艺兼众美,和而不同、变亦通达,既有吴越文化崇尚精湛的流风艺韵,亦有海派文化追求卓越的时代属性。

    海派书法的崛起,还标志着古典书法的终结、现代书法的开端,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海派书法唯才是举、唯艺是尊、唯派是立,因而其艺术特征是多元组合、多派融合的大格局、大气派。唯其如此,海派书法具有了现代艺术流派所具有的社会理念、审美意识及艺术觉悟。客观地讲,海派书法风格最后的确立及艺术影响的最大辐射,吴昌硕无疑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他的书法、绘画、篆刻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和整体性的创新。这位开宗立派的前贤,以领军人物的人格魅力、大师的创造能量,参与了海上题襟馆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的组织领导工作,成为海派书法家的一面旗帜。更突出的是他以那种雄浑苍劲、豪放郁勃、格古韵新的笔法墨姿,获得了海内外艺界的推崇,不仅整体提高了海派书法的历史地位,而且确立了海派书法的品牌效应。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史,也许没有一个流派像海派书法那样在艺术的抉择上如此广采博取。因此,考评海派书法的笔墨谱系,其艺术特征如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所说——“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如以赵之谦、吴昌硕为领衔的金石系,以康有为、李瑞清为领军的碑学系,以吴湖帆、沈尹默为代表的帖学系,以张大千、唐云为标杆的创新系等,均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多系并重、多家弘法,使海派书法具有了笔墨原创性与风格建树性,具备了属于书法本体的线条形态、笔法语汇和多元取向。海派书法的这种群体追求,“追慕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创造境界,打造了海派书法笔墨谱系的辉煌和风格系列的经典。

    书法艺术,从宏观上讲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从微观上讲是人的精神情操、文化修养的积淀与显示。因此,书法是东方艺术精神的象征。正是以此为参照,海派书法群体有一个值得确认的史实,即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完善的智能结构。唯其如此,才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乃至文化史上特殊而难得的大师高地和人文景观。

    (选自2015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没有一个流派能像海派书法这样在艺术的抉择上如此“海纳百川”,广采博取,其艺术特征可谓“囊括万殊成一相”。

    B. 在综合因素下产生的海派书法,可以让人感受到海派书法家的社会理念、审美意识和艺术觉悟。

    C. 吴昌硕以其实现全方位突破和整体性创新的书画,篆刻作品,加之他积极有效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海派书法风格最后的确立及艺术影响的最大辐射,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

    D. 海派书法,作为一个地域性艺术概念的界定和历史风格谱系的确立,在于其主体属性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文化精神、艺术特征和群体追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海派书法唯才是举、唯艺是尊、唯派是立,打造了海派书法笔墨谱系的辉煌和风格系列的经典,成就了多元组合、多派融合的大格局、大气派的艺术特征。

    B. 在开放的文化精神引导下,海派书法不恪守一家一派,不囿于一门一户,不局限于一招一式,而是博采众长,兼取百家。

    C. 书法是东方艺术精神的象征,因此书法艺术既是人的精神、情操、文化修养的积淀与显示,也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

    D. 吴昌硕以雄浑苍劲、豪放郁勃、格古韵新的笔法墨姿,获得了海内外艺界的推崇,不但整体提高了海派书法的历史地位,而且确立了海派书法的品牌效应。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派书法开放融通、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的文化精神与其城市精神一致,上海便成为全国书法家群雄逐鹿之地和名家荟萃之城。

    B. 书法领袖赵之谦、吴昌硕的书法笔展多姿、艺兼众美,和而不同、变亦通达,既有吴越文化崇尚精湛的流风艺韵,亦有海派文化追求卓越的时代属性。

    C. 海派书法之所以具有笔墨原创性与风格建树性,以及属于书法本体的线条形态、笔法语汇和多元取向,是因为其书家多系并重、多家弘法的群体追求。

    D. 海派书法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完善的智能结构,才形成了书法史乃至文化史上特殊而难得的大师高地和人文景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下列小题。

    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建筑学界一代宗师。1961年,他撰文教导清华学生“求学问需要精,但是为了能精益求精,专的更好就需要博。”“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

    1901年4月于日本出生时,其父梁启超流亡日本。梁启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多思而事业有成。

    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一家回国,先住天津,后搬至北京。1915年,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求学期间,梁思成才华出众,爱好广泛,对音乐、美术、体育都有浓厚兴趣,还是学生运动领袖之一。“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的中坚分子。一次,梁思成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其他人一起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一名参议员当众道歉,在军乐队护送下凯旋回校。由于他具有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誉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梁思成于清华毕业,1924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建筑,开始了作为建筑家的光辉生涯。梁思成出生后在学校和家庭里都受到深切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外求学时,他看到外国博物馆收藏着不少被帝国主义掠夺去的我国文物珍宝,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对古代建筑文物都有妥善保护并有专门机构进行长期而系统的研究,而仅有的几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都是外国人写的,深感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写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在上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他们的同仁,以简陋的交通工具,奔波于穷乡僻壤与山峦沟壑中,从事艰辛的古建筑踏勘与测绘调查,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开拓性的工作。他坚持调查研究,从总结匠人抄本经验起步,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法,记录整理古代建筑遗产,成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克服种种困难,历经数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著作,迄今此书仍以其选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炼而独树一帜。同时他还用英文撰写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等。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的翘楚

    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培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人才,他经常说“君子爱人以德”,并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普遍爱戴。

    梁思成认为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综合体,他对文化的理解并非狭义的限于某些学科,而是涉及到更广更深的领域。他主张建筑师必须有广泛深厚的文化修养,建筑师的认识领域要广,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是,最本质的是建筑师应当是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他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认为西方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人文教育缺乏,形成“半个人的世界”,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人只能算半个人,他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在建筑系课程设置上,他有意识地加强专业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认为学术修养要博精结合,“‘专’不等于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牛角尖’里”。“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为了很好地深入理解某一门学科,就有必要对和它有关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否则想对本学科真正地深入是不可能的。”

    梁思成先生将自己一生的心血投入教育事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结出了丰硕成果,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就是对先生最好的汇报。

    (选自《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为学生运动领袖,梁思成有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们誉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这与他才华出众、爱好广泛有关。

    B. 梁思成能与同仁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式,记录整理了古代建筑遗产。

    C. 梁思成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深厚的人文素养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D. 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熏陶,深厚的人文素养为梁思成有所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他对广大学子在求学修养上提出的要求。

    E. 梁思成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古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迄今仍以其选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练而独树一帜。

    2.如何理解“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的翘楚”这句话的含义。

    3.请简要概括梁思成为中国的近代建筑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下列小题。

    剃头匠李莲英

    海飞

    李莲英在王家井开了一家剃头铺。李莲英的剃头手艺是一流的,但是令李莲英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父母给自己取了一个大太监的名字。李莲英的手艺好,出手快,收费低,所以剃头铺里总会排起长队。铺子不大,坐不下那么多人,于是铺子外也会排起长队。

    李莲英喜欢讲笑话。他讲笑话的时候总是不动声色,有许多笑话要待客人剃完头正在洗头时才回过神来,于是哈哈笑出声来。李莲英说别笑别笑会喝水的,客人照笑,水照样流进嘴里。客人喜欢来他的剃头铺,客人们说李莲英剃头好,又能听免费的笑话。

    李莲英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老婆。许多人问李莲英你为什么还不讨老婆,李莲英说,皇上说了小李子不许讨老婆,小李子讨老婆就要开除出宫。于是大家都笑,但是谁都知道李莲英看上了镇西的寡妇王翠莲。有小道消息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王翠莲偷偷溜进了李莲英的剃头铺,情意绵绵地送给李莲英一双布鞋。

    那天黄昏下着雨,有一个小个子撑着油纸伞,他站在剃头铺门口,对李莲英说,我想请你去给一个病人理发。李莲英收拾了东西说,好的。李莲英跟着那个人正要走,阿三来剃头。阿三说李莲英你去干什么,李莲英说我去给一个病人剃头,很快就回来。李莲英给那个病人剃了头,那人已经病了一年,一直没见好。李莲英剃完了头,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就回来了。李莲英回来给阿三剃头,阿三说李莲英你怎么去了那么久。李莲英说,路很远。阿三说那个病人在哪儿?李莲英说,袁家,在袁家。

    日子还是不紧不慢地走着,镇上总会在平静的日子里发生一些事情,可以让小老百姓们评头论足一番。比如说,几天前一个越狱一年的地下党员被抓走了,而且不久就被枪杀;比如说,地下党是被人出卖的,那个人领走了很大一笔赏银;再比如说,李莲英突然变得不爱说笑话了。有人问李莲英为什么不说笑话,李莲英叹了口气说我的笑话讲完了。

    有一天,阿三又来李莲英这儿剃头,还刮了胡子。剃完头,李莲英搀扶他在墙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那天李莲英的兴致特别好,讲了许多笑话,客人们又开始开怀大笑,又开始在洗头的时候一不小心喝了水。阿三也一直在微笑着,但是阿三什么也没说。那天黄昏李莲英关店铺的时候,阿三还是那么微笑着坐着。李莲英说,阿三,我要关门了。阿三没理他。李莲英笑着说,既然你赖着不走,那么我也就不关门了,反正这店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小老百姓们突然又有了一个让他们评头论足的故事。他们在说剃头匠李莲英突然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他简单的剃头工具和镇西一个叫王翠莲的寡妇。这多少有了那么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味道。让他们津津乐道的另一件事是李莲英居然连店铺的门也没关,店铺里坐着一个叫阿三的人,他对每一个前来看热闹的人报以热烈的微笑,但是一言不发。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他早已死了,他的喉咙上被剃刀割了很深的口子,但是很难发现刀痕,就连一滴血珠也没有发现。再后来,在王家井流传了这样一则传闻,阿三家里,有许多钱,据说那些钱是出卖一个地下党员的藏身地点而得来的赏银。

    李莲英从此再也没有在王家井出现。几十年后一张报纸上说,西塘小镇上有一个剃了几十年头的老剃头匠,喜欢讲笑话。他和老婆养着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太太。他们很孝顺这位老太太,而这位老太太不是他们的亲娘,这位老太太是一位烈士的母亲。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却富有张力,明线暗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使人读起来如云里雾里,留下很多悬念。

    B. 客人喜欢来李莲英的店铺,因为他剃头手艺好收费低,还能免费听笑话,所以铺里铺外总会排起长队。

    C. 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十分精炼地勾勒了剃头匠李莲英的形象,同时也运用了不少伏笔,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D. 李莲英非常热心,当他得知越狱逃跑在家里病了一年的地下党员要理发时,连忙放下手头的活计,不顾路程遥远立刻前去,并在后来与老婆一起赡养烈士的瘫痪母亲。

    E. 剃头匠李莲英与镇西的寡妇翠莲早就有私情,恰巧在阿三死的那天,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连店铺的门也没关就突然失踪,留给人们一个品头论足的故事。

    2.李莲英喜欢讲笑话,可他为什么“突然变得不爱说笑话了”?后来为什么“兴致特别好,讲了许多笑话”?

    3.有人说,阿三死后李莲英突然失踪故事就已结束,最后一段补叙纯属多余,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B. 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C. 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D. 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文天祥在集英殿应试,被皇帝钦点为第一。

    B. 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文中指文天祥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古代还用征、辟、拜、授、察、迁等词语来表示授予官职。

    C. 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本文指国家社稷。

    D.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建元,指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如唐玄宗即位初年建元“先天”,后改元“开元”“天宝”。

    3.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谈判有理有据。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扣押,被带到镇江。

    B. 文天祥视死如归。至元十五年,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后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C. 文天祥有自己的报国心愿。他认为,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猛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D. 文天祥表明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复兴国家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⑵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田家生活,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特点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B. 前两联中,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色都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C.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写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清苦孤寂,为结尾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D. 尾联用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尚未能去心机绝俗念,仍在担心被人猜忌,在享受山林之乐的同时,却也难以免除尘世的烦恼。

    E. 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

    2.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我家宝贝正在参加××活动,麻烦给×号×××小朋友投一票”“这是同事家的娃,拜托投一票,谢谢”“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请给×号投票,不胜感激”……朋友圈中家长替孩子拉选票的大戏分分钟都在上演。被拉票者总会感到不胜其烦。然而碍于情分,大家往往连什么活动都没搞清楚就投上了一票。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有人说这是“绑架”友情,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利用媒体谋私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