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6 题,语言应用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2017届中考黑龙江龙东卷)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卢海娟

    ①磨得发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

    ④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浸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痒无比。那时,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

    ⑤“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把锄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房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待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

    ⑥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使用塑料,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

    ⑦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只有它们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

    (选自《当代美文》2016年第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对“锄”的三种情感态度。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1)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从修辞角度)

    (2)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待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从词语的角度)

    3.请按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4.如今,庄稼们“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觉得科学技术应该快速发展还是放缓脚步,或者你还有其他看法?请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气魄(pò)  狂澜(lán) 胸膛(táng)山涧(jiàn)

    B. 喧闹(xuān)榜样(bǎng)丰饶(ráo) 哺育(pǔ)

    C. 气氛(fēn) 镐头(gǎo) 禾稻(dào) 惩罚(chěng)

    D. 诧异(chà) 懊悔(ào)  默契(qiè) 字帖(ti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颠峰  奴隶  污秽   埋葬

    B. 诧异  浊流  缠绕   田垄

    C. 斑斓  亘古  懊侮   石碾

    D. 屏嶂  钥匙  誓言   嗥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B. 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C.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D. 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B. 他焦急地踱来踱去,不断地重复着那句话。

    C. 话剧表演就要开始了,许多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D. 在晚年生活的几十年里,他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夏日的小镇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C. 《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 语文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过多,就无需谈之色变。

    ③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凉拌菜的卫生情况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熟的河海鲜时间长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河海鲜和凉拌菜。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③①②⑥⑤④

    C. ③①②⑥④⑤   D. ②①⑥⑤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_____________ 。

    冬天的雪, 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至于,我心中问,他对于我们的逃走将怎样想,使他心中有怎样的苦恼,或者使他有多少的损害,以及当逃走或被发觉或不成功的两种情况下,他将怎么办!当然我没有什么可以埋怨他,与此相反,待客的态度,从没有像他那么坦白真诚。我离开他,我不能说是忘恩负义。没有什么誓言把我们跟他束缚在一起。他相信把我们永远拉在他身边的,只是客观环境的力量,而不是我们的约言。但他的这种公然承认,永远把我们留在船上作囚人的想法,正能说明所有我们的逃走企图都是合理的。

    (1)文段选自《 __________ 》,横线处的人物应该是 _____________ 。

    (2)文段中的“他”有一句话形容人类的进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同格中学七年级(5)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霈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活动二】阅读所提供材料,结合你对辛弃疾的了解,参照示例,为辛弃疾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

    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阐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檎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痰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示例】李白推荐词——他自由,豪爽,不受名利与富贵的羁绊;他逍遥,自在,四处行走,仿佛世间的种种纷争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朋友,他的诗,他的酒。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诗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说符》)

    【注释】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1.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A. 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 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 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 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3.(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 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5.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 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 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 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6.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以“祖国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