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 题,选择题 28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 题
  1.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给美洲带来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内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8 题
  1.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富而且最勤勉的国家。”他赞扬的是古代中国的(  )

    A.商品经济            B.工场手工业

    C.对外贸易            D.小农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

    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

    A.严禁商人下海贸易       B.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       D.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

    C.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       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A.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B.新航路的开辟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该情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洋布物美价廉,成为国人首选

    B.开埠通商,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追求时尚,享受生活成为主流

    D.机器产品竞争力强,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下列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曲线②③反映的经济形态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曲线④反映的经济形态最能代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流

    D.曲线⑤反映的经济形态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英《南京条约》第10 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   )

    A.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

    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D.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立即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申报》的刊物

    B.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壁垒。”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      B.促使世界大国联合应对人类困难

    C.使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改革背景的是(   )

    A.经济危机与“滞胀”         B.福利国家的弊端

    C.通货膨胀严重             D.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

    A.全面仿行苏联斯大林体制        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