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yún)火      (yì)射        (chán)于

    B.大不敬(hé)    (miào)贤     乞(hái)骨

    C.褐(yì)        纺(zhuó)      (pì)公府

    D.文(zhǔ)      天(yù)雪      礼节甚(j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

    ⑧常从容淡静

    ⑨衡下车

    ⑩伺者因此觉知

    A.①②③⑤⑦

    B.②⑥⑧⑨⑩

    C.①⑥⑦⑨⑩

    D.②③④⑤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君幸于赵王

    ③效死于前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举孝廉不行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幸蒙大恩

    ⑨终不能加胜于赵

    A.① ② ④ ⑤ ⑥

    B.① ③ ⑤ ⑦ ⑨

    C.② ③ ④ ⑥ ⑧

    D.③ ⑥ ⑦ ⑧ 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信义安所见乎?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上书乞骸骨”的“乞骸骨”是请求饶命的意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       ,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A.不堪忍受    日趋笃厚     意兴阑珊

    B.不堪忍受    日臻完善     意兴盎然

    C.情何以堪    日臻完善     意兴阑珊

    D.情何以堪    日趋笃厚     意兴盎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       ,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

    ①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②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

    ③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

    ④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⑤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的直接控制

    A.⑤②④①⑥③     B.②⑤④⑥③①

    C.②①③⑤④⑥     D.⑤④①⑥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言以文章显  :等到

    B.先鸣数子     :首先

    C.罪不宜免大臣  :小

    D.耒阳        :去、往

    2.下列各组加横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陛下忍弃乎         正色邪

    B. 则臣述作          二虫又何知

    C.武世旧            仆口语遭遇此祸

    D.设牛炙白酒         难俗人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2)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两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夏  日                       客中初夏①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定风波》中,表现苏轼虽处困境也不畏惧并能豁达面对的诗句是:      ,谁怕?       

    (2)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表现其强调忍辱负重的原因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为先而后考虑个人恩怨的一句是:                  

    (3)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是苏轼面对雄奇的美景发出的感叹。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14个叠字表现动作、环境和心情,这14个字分别为          。在《醉花阴》中用3句话表现相思之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  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4期,编者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文笔简净,凝练生动,手法运用得当,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分别塑造了常少山和吕尚这两个人物。

    B.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一把“古董”壶,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的“古董”性格,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交织穿插,十分精妙。

    C.小说叙写了常少山对母亲厚养薄葬,表面上解释了“古董”诨名的由来,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常少山不同寻常的品性特征。

    D.小说中的“壶”经历了寻常之物、疑似古董、天价古董的变化,却始终“泡着茶”,证明常少山对古董壶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意。

    E.小说结尾之处,作者借吕尚之口对常少山做出了不同于世俗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2.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3.小说对吕尚初见古董壶时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局人去壶隐,只留下了一首诗。作者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D.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听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他诙谐地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2.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诗文大家”余光中,请结合文本分析之所以获得这样的称号的原因。

    4.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来到店里时,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昂贵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最后店员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店员一听,立即取来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许多声音变得铿锵起来。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用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浑浊之音。

    生活就是这样,参照标准不同,感受的结果也就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