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8 题,解答题 1 题
中等难度 2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用食醋除去水壶内壁上沉积的水垢
    C.用纯碱除去面团里发酵时产生的酸
    D.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空气中的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下列燃料的燃烧不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的是( )
    A.煤
    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溶解固体
    D.
    过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够形成溶液的是( )
    A.纯碱
    B.冰块
    C.花生油
    D.面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小明发现家里种的月季花枝条稀疏、叶色发黄,想到学过的化学知识,他马上到花市购买了需要增施的化肥,你认为他准备增施的化肥是( )
    A.碳酸氢铵
    B.硫酸钾
    C.磷酸二氢钙
    D.草木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通过实验测定了食盐水、肥皂水、汽水、食醋等一些家庭中常见物质的pH,请你判断如图中表示食盐水pH的点是( )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维生素C(C6H8O6)富含的肌醇及氨基酸,可抑制抑郁症,补充脑力所消耗的营养.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作肥料、杀虫剂、致冷剂,并可用于制造笑、烟火和炸药等,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A.-3、-3
    B.-3、+5
    C.+5、+5
    D.+5、-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
    C.氧气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D.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也可用燃着的木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对于下列各组中两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和蒸馏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B.矿泉水和蒸馏水所属的物质类别不同
    C.硬水和软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同
    D.石灰水和自来水的酸碱性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久置未开始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B.霉变的大米洗净后可食用
    C.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若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应涂NaHCO3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氧化铜和足量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C.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D.碳酸钙和足量稀盐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鉴别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需要借助其他试剂或仪器的是( )
    A.铜丝和铁丝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C.酒精和氨水
    D.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块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后无固体残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乙反应后产生的氢气多一些
    B.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快一些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盐的质量分数一定甲一定比乙小
    D.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甲一定比乙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8 题
  1. 用符号、数字或化学式填空:
    (1)3个硫原子________;
    (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氦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常见的一些化学物质,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①稀盐酸    ②烧碱   ③高锰酸钾    ④食醋   ⑤氯化铜   ⑥氢氧化亚铁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属于盐类物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可用于除水垢的物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硅成了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质量分数)仅次于________元素.在地壳中常以+4价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已知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从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
    ①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②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③硅原子有3个电子层  ④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
    (2)制备硅半导体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SiHCl3+H2  Si+3X.那么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探究Cu、Al、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盐酸中无变化,铝与盐酸反应比铁剧烈的现象,判断出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________;
    (2)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也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在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________;
    (3)在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50℃,将甲、乙、丙三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      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  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X、Y、Z、甲、乙是初中化学里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如下的转化:
    (1)如果X是最轻的气体,Y是红色的单质.甲和乙是化合物.请写出“X+甲→乙+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果X和Y是碱,甲和乙是盐,且乙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钙盐,Z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请写出Z的固体的一种用途:________;
    ②请写出“X+甲→乙+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这个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________(填①或②)处通入F装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1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没有先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小田同学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 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取样品加入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________
    (3)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2所示现象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②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③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④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求H2O2中,m(H):m(O)=______;
    (2)实验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试计算所需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所加水的质量;
    (3)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取50g该溶液加入MnO2后,制得1.6g氧气,求该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