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阮籍猖狂             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当敛裳逝             B.俊采

    C.宾主尽东南之          D.出重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遂见用于小邑     D.寓形宇内复几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B.风飘飘吹衣

    泉涓涓始流

    C.乐琴书消忧     

    农人告余春及

    D.既自以心形役

    亲故多劝余长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棨(qǐ)戟     簪(zān)笏     窈窕(yáo)     莞(wǎn)尔一笑

    B.潦(liáo)水    凫渚(fú)     命运多舛(chuǎn) 雨霁(jì) 

    C.东隅(yú)      衡阳之浦(fǔ)   悖(bèi)时     糍粑(cí bā)

    D.睇眄(dì miǎn)   西畴(chóu)    胡诌(zhōu)     当(dàng)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董卓为诱吕布来降,赐金甲锦袍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拜董卓为义父,董卓封他为都亭侯。(第3回)

    B.曹操急攻徐州。陶谦三次要将徐州让给前来相助的刘备,但刘备终是推脱。后来陶谦以手指心,徐州军民拥立刘备,刘备乃统管徐州。(第12回)

    C.汉献帝回到洛阳,宣曹操入朝以辅佐王室。曹操兴师入朝,不听董昭的劝阻,要迁都许都,汉献帝和群臣因为惧怕曹操不得不从。(第14回)

    D.董卓火烧洛阳。孙坚先入洛阳救火,于皇宫废墟的井中获得传国玉玺。曹操与袁绍发生摩擦,便自己领兵追击董卓,大胜而归。(第6回)

    E.王允一面假传天子诏要禅让给董卓,引董卓从郿屋回朝;一面又以天子的密诏发给吕布,由吕布在董卓回朝的时候将他杀了。(第9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 嘉 传

    苏 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或劝之武       业:从事,以……为业

    B.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10分)

    11.(1)—————————,烟光凝而暮山紫。

    (2)——————,下临无地。

    (3)三径就荒,————————。

    (4)木欣欣以向荣,————————。

    (5)————————,秋水共长天一色

    (6)—————————,鸟倦飞而知还。

    (7)登东皋以舒啸,——————————。

    (8)雁阵惊寒,——————————。

    (9)菩提本无树,————————。

    (10)——————————,看我龙马显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2 题
  1. 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曰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1.(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当宣王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些不清楚时,孟子又作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则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

    C.孟子就是要使齐宣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  

    D.这里所说的“不为”和“不能”,即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实行仁政。 

    2.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样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止因老夫已危笃,朝夕难保;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第12回)

    选段中的“明公”是谁?“受取徐州牌印”的经过如何,请简述。(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孟庙的树

    孙继权

    ①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②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③“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④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⑤ 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⑥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⑦ 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

    ⑧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⑨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⑩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⑾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⑿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1.第③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的“你”和“我”代指         。(2分)

    2.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4分)

    3.第⑧段引用了孟子的许多名句,请问引用这些名句有什么作用?(4分)

    4.试分析第⑾段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下列生活现象所蕴含的道理。(3分)

    一位名叫阿费列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器官机能强。他还发现美术学院的不少学生视力不如常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另外,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

    所以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文的空白处,写上恰当的话,使文段内容更完整。(4分)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

    (1)                  

    (2)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欣赏,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欣赏更是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欣赏别人,也可欣赏自己,还可以欣赏事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