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填空题 1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9 题
  1.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 汉代内外朝制度

    B. 汉代察举征辟制

    C. 隋唐三省六部制

    D. 宋代设参知政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汪应庚(1680一1742年)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通过从事利润很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同时贾而好儒,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这反映了当时

    A. 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

    B.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C.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段。这反映了

    A. 近代化道路的艰难

    B. 民众的爱国热情

    C. 洋务运动亟待开展

    D. 民族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 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 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D. 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首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 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 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 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宜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这项政策

    A. 保证了农民收人逐年提高

    B. 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

    D. 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A. 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

    B.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

    D. 海外贸易和掠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

    A. 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B.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 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 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

    A. 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 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 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 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现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B. 从侧面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情况

    C. 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D. 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

    A. 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

    B. 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 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

    D. 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

    A. 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

    B.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这里的“市”指

    A. 工官监管的夜市

    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 物流通畅的草市

    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变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

    B. 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C.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D. 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65年,总理衙门密函各地将军暨各省督抚,指出:“倘任其安置飞线,是地隔数千里之遥,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是以叠经本处力为拒绝。”材料中清政府反对的是下列哪一通讯设施

    A. 有线电报

    B. 无线电报

    C. 有线电话

    D. 无线电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上述现象对美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 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B. 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

    C. 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D. 提高了人们的福利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家国一体,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 大革命后的法国

    C.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 统一后的德意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 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

    A. 由官府集中管理

    B. 专门负责纺织及乐器制造

    C. 生产带有季节性

    D. 各行业均发展到最高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 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 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 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材料所述现象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钢铁行业的萎缩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近代某报刊一经出版,就以鲜明的变法宣传特色而受到全国维新志士的欢呼,其创刊号就发表了《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及《变法通议》两篇政论文章。该报刊是

    A. 《申报》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作者的主旨最准确的理解是

    A. 作者强调必须建立集权有效的中央政府

    B. 作者强调议会中心才能体现人民主权

    C. 作者主张总统权力必须受到国会的制约

    D. 作者肯定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政治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浅谈雅典公民大会》

    材料2: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会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3: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4:“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的图、文资料,分别指出其政体的性质是什么?

    (2)比较材料2与材料3图示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2: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3:《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2,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材料3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