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从这段话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① 中书、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在西汉   ② 中书令和尚书令的地位在汉代较低

    ③ 魏晋以后尚书令才参与军国大事     ④ 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和相关长官共商对策。但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官员提出应对调兵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汉代匈奴侵入河套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C.宋代西夏侵入陕西               D.明代蒙古入侵山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人,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为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16.8万人        B.4.5万人

    C.3万人           D.1万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A.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           B.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           D.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贵族生活方式不仅为下层人民所模仿追求,而且下层人们即使在他们获得了超过贵族的财富后,在精神上也羡慕贵族的地位和荣誉。他们会通过联姻或者买爵位来获得贵族头衔。当他们既有财富又有贵族荣誉后,……过起了田园般的‘绅士生活’”。这种文化追求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是

    A.实行“议会至上”原则         B.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

    C.促成责任内阁制确立          D.保留君主制与贵族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依据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下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应是

    项目

    德国

    法国

    元首的产生

    议会两院联席会议

    议会的组成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

    内阁的产生

    皇帝任命

    元首与议会关系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A.选民普选、联邦议会与各省议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对议会负责

    B.世袭继承、参议院和众议院、议会选举产生、召集和解散议会

    C.世袭继承、参议院和众议院、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召集和解散议会

    D.选民普选、参议院和众议院、议会选举产生、召集和解散议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虎首。这批国宝被劫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朝田亩制度》

    C.洪秀全      D.天朝兴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下列材料哪一项不适合

    A.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该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卢沟桥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以下宣言、口号、诗句,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②“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A. ③②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了”。直接导致“机构倒塌”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四月提纲》的发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的并存的局面结束?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

    C.七月流血事件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毛泽东在致宋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据此推断毛泽东“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是要她

    A.参加七届二中全会

    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参加中共八大会议

    D.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并指出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其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四言诗·祭黄帝陵》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所学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结束后,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战则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指代的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摘自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摘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根据材料一、二,请回答:

    (1)中国政府对日本、美国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2)中国对美国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什么?对日本作出过什么承诺?

    (3)结合所学,回答中美、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有何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