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学术界对这件青铜鼎是“司”是“后”的争议持续多年,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它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展品的标牌和解说词都将改为“后母戊鼎”。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

    ①体现了中国学者科学求实的精神 ②“后母”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

    ③此鼎更名并无重大意义         ④此鼎铸于春秋时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史实不符合中国19世纪50年代的社会情况的是(   )

    A.王鹏一家迁居香港,加入了英国国籍

    B.小牛在上海一家日本工厂做工,回家时给父母各代一双英国生产的洋袜子

    C.英国商人怀特在广州做生意,交纳的关税须由中国和英国共同商定

    D.王蒙在厦门开了一个经营英货的商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人杰地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康梁和孙中山也从这里出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下列内容准确的是(   )

    A.康有为在广东广州领导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B.1980年,中国开放广东的深圳为通商口岸

    C.孙中山在此地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

    D.1924年,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C.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共诞生

    D.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和则强,分则弱,和则盛,分则衰,和则荣,分则辱,和则存,分则亡。”这是已经被证明的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规律。其中国共两党的关系直接影响了:(   )

    ①香港问题的形成②抗日战争的胜利③北伐战争的进行④台湾问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1年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刘华清逝世,享年95岁,为了纪念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搜集了大量资料,请你按刘爷爷的人生经历,整理好如下的史实(    )

    ①历经了长征的考验②参加历次反围剿

    ③1941年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部长④千里挺进大别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案例分析:“上海公报”是中美两国关系谋求正常化过程中签署的重要文件。在签署公告时,美方最初向中方提出的公报草案“使用了含糊折中的语言来掩盖争论最激烈和最难解决的问题”,中方不同意。最后双方经过紧张的反复磋商,达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公报即双方先各自声明自己的立场,然后再阐述他们的共同点。这份堪称外交史上杰作的公报签署遵循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毫不妥协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节点,都高度重视总结经验。成功的就坚持下来,负面的就用来警示,这已经成为一个传统。根据材料将下列图片进行分类(    )

    ①                ②                ③               ④

    A.负面①②、成功③④                    B.负面①③、成功②④

    C.负面①②③、成功④                    D.负面①、成功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 李昌同学看到这句话后,脑海中浮现了一幕幕图文画卷,下列内容准确的是(    )

    ①它体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走向富强

    ③从此中国备受欺凌                ④中英签署《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②西安事变

    ③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换个角度看历史,会产生新的认识。在1905年的《申报》中,你可能会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止科举考试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京张铁路通车④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三大发展趋势,图示中的括号内不应填()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恩格斯说:“18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他作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

    A.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征服了整个欧洲       B.法国率先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

    C.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D.《人权宣言》的颁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政策的调整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不符合上述内容的事件(     )

    A.罗斯福新政                           B.人民公社

    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的大化改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 一战  三大改造

    B 辛亥革命 一战  新中国成立

    C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D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下边对这三次世界格局变化的叙述,准确是(     )

    ①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②稳固的国际格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合作与对抗并存       ④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小方同学以改革为主题整理了一组复习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查理·马特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

    B.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戊戌变法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小华在学习了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的相关内容后,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绩卓著

    ③巴拿马为运河主权,与英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这些国家独立后,大部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二十国集团韩国首尔金融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部长会议等等,无不透露着全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息,上述会议的召开反映了(    )

    A.世界政治一体化

    B.当今世界国与国经济联系紧密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作品与其反应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

    A.《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B.《英雄交响曲》——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大背景

    C.《格尔尼卡》——控诉日本法西斯罪行

    D.《美国的悲剧》——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请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图片中的人物充实各篇章。(3分)

    (2)选一代表,简介其贡献。(1分)

    (3)世人感叹于他们的杰作,世界感谢他们的贡献,任何时代都需要像他们一样的人物的支撑,一个国家应如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0年10月31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上“豫”字的形象设计来源于秦朝的哪一种文字?河南馆中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动态地展示了城市发达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此图描述了北宋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2分)

    (2)图2中的中国船舶馆形似船的龙骨,展示了中国民族工业坚强的精神。请问19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人创办的知名民用船运企业是哪家?(1分)

    (3)图3中国铁路馆展示了铁路作为连接城市的纽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它的设计者是谁?此铁路有何巧妙之处?(2分)

    (4)看图4,你知道石油成为重要能源始于哪次工业革命?(1分)

    (5)中国民族工业从近代到现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你认为还可以设置哪些场馆展示我国民族工业的成就?(举出1例,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足迹。为此,小明同学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进行了探究。

    【历史回眸】

    材料一 它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材料二 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取得的第一次完整的胜利。对中国而言,它最大的作用是为正在探讨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先进的世界观,指出了中国革命新的方向。

    材料三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伟大尝试”是指什么?材料二中“中国革命新的方向”又是什么?

    (2)材料一、二、三都是对世界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实践,其所依据的理论源自下面哪一部历史文献( )(1分)

    A.《人民宪章》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探索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勇于探索,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请完成下表(3分)

    时期

    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开创者

    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邓小平

    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下了严重的失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了全面纠正?在纠正这些失误过程中,中共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的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中外历史的进程来看,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资本主义”、“民族”、“民主”、“统一”、“文明开化”等词的出现和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艾华同学根据19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制作的有关“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上面的提示词帮助他完成空缺的内容。(3分)

    A:

    B:                    __________________

    C:

    (2)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美国颁布了《宅地法》,这一法令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请你说出上述图示中另外两国针对土地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这一历史事件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领导者被尊为“国父”,它的指导思想里有关于土地问题的观点。请回答: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雨果

    材料二

    材料三  2002年以来,欧洲的老百挂感受到了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

    ---------《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请回答:

    (1)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为实现材料一中“高一级的整体”成立了什么组织?(1分)

    (2)材料三中“口袋里的欧洲”指的是什么?(1分)

    (3)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欧洲联合的影响 (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