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5 题,实验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生物化学领域的两位科学家:美国医学家罗伯特·J·尼科威和美国生物学家布莱恩·克比尔卡。对于两位科学家所做的研究,美国化学会主席巴萨姆·萨卡什里说:“这是向人类智慧的一次伟大致敬,它帮助我们了解在人类的身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复杂的过程。”下列选项属于2012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原因的是

    A.准晶体的发现

    B.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

    C.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D.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 2.5监测指标。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 2.5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B.直接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利用太阳能发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过程,其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四个过程。下列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第一步的是

    A.预测物质的性质            B.观察物质的外观状态

    C.进行实验和观察            D.作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 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molFe与过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 NA个电子

    C.1mol/L NaCl溶液含有NA个Na+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 NA个O原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C.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实例中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A.铁在空气中生锈            B.用食醋除去水垢

    C.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      D.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某溶液中仅存在NH4+、Fe3+、SO42三种离子,已知NH4+和SO42个数比为3︰2,则NH4+、Fe3+、SO42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

    A.6︰1︰9      B.3︰1︰2      C.1︰1︰1     D.9︰1︰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OH+H+=H2O

    C.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苹果汁中含有Fe2+,它是人们喜欢的一种补铁饮料,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有

    A.还原性    B.氧化性    C.碱性    D.酸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将Cu片放入0.1mol·L1 FeCl3溶液中,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测得溶液中c(Fe3)︰c(Fe2)=2︰3,则此时溶液中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3︰5      C.3︰4      D.4︰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活动中,某同学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下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大的金属钠(已擦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钠着火燃烧可用CO2灭火

    C.玻璃管尾部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D.若在棉花球右侧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立即点燃。

    C       用浓硫酸制稀硫酸   把水沿器壁倒入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

    棒不断搅拌。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用石灰水检验气体产物,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

    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将0.15mol Fe3O4完全溶解在足量稀硫酸中,然后加入K2Cr2O7溶液250mL,恰好使溶液中Fe2+全部氧化成Fe3+,Cr2O72全部转化成Cr3+,则K2Cr2O7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5mol/L    B.0.1mol/L    C.0.2mol/L    D.0.3mol/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能够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溶液是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BaCl2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Mg2+、SO42、Cl         B.Na+、H+、Fe3+、NO3

    C.Ba2+、K+、SO42、Cl           D.Na+、Ca2+、HCO3、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所示装置,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然后打开止水夹,不能出现“喷泉现象”,则物质a、b对应的选项是

    选项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                             H2O

    B            Cl2                              饱和NaCl溶液

    C            SO2                             浓NaOH溶液

    D            NH3                            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溴水,振荡后静置,水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KI溶液     D.四氯化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a2O2在此过程中作氧化剂         B.甲气体的组成为NH3、NO、CO2

    C.甲气体的组成为NH3、NO2、CO2    D.甲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氮是生命的基础,由于存在着氮的循环,生命世界才能像我们所见到的那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下图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空气中获取氮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的目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图中①②③④⑤都属于自然界的固氮过程

    b.在过程⑥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N2 +O2 2NO

    d.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工艺,其主要反应如下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经氧化后可得到硝酸,而硝酸能与氨形成含氮量很高的肥料NH4NO3,施用于土壤而实现非自然形式的氮循环。但这种肥料不适宜与碱性物质共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着明显的影响。汽车尾气中的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物质之一,但NO对人体又起着独特的生理作用,被誉为“明星分子”,有三位科学家因此项研究成果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奖。上述事实说明我们应辨证地看待化学物质的作用。科技人员已经找到了一些解决NO排放的方法。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中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另一种有害气体CO跟NO反应转化为空气中的两种成分。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写出上述变化中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Ag、Mg2、K、Cu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用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Cl        B.NO3        C.CO3 2      D.OH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各物质的反应关系图:已知A和E都是黄色粉末。F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漂白性常被不法商人用来漂白腐竹等。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     H.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溶液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质量(g)

    摩尔质量(g ·mol1

    蔗糖

    25.0

    342

    硫酸钾

    0.3

    174

    阿司匹林

    0.2

    180

    高锰酸钾

    0.3

    158

    硝酸银

    0.1

    170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银

    (2)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Ag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只列式,不计算结果);“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和蔗糖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注意:第(2)题空格只要求写表达式,不需要化简与计算)

    (3)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填操作序号)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定容时俯视读数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多原子分子氰(CN)2、硫氰(SCN)2和(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Cl2、Br2等)相似,故称它们为拟卤素。它们可以生成酸和盐(见下表,表中X代表F、Cl、Br或I)。

    卤素

    硫氰

    “单质”

    X2[

    (CN)2

    (SCN)2

    (OCN)2

    HX

    HCN

    HOCN

    KX

    KCN

    KSCN

    KOCN

    (1)在表中①②空格处应分别填写_______、_______。

    (2)①(CN)2和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Cl<Br<CN<SCN<I。试写出在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________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将128 g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并微热,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铜片完全消失),共收集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44.8 L气体(标准状况),求:

    (1)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该反应至少需要量取10mol/L的浓硝酸_________mL(4分)。

    (3)求混合气体中NO2、NO的体积(6分,请写出计算步骤)。

    (4)将收集上述气体的容器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并向其中缓慢通入O2,使其充分反应,若要使水恰好充满容器,求理论上需要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4分,请写出计算步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