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上科技强军道路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

    A. 核潜艇的研制成功   B. 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C.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空军基地的建立   D.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海军导弹驱逐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5年4月18日,身上留有6个弹孔的80岁老战士李继德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李继德所回忆的这一史实发生于

    A.北伐战争

    B.第五次反围剿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今(2016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A.55年

    B.45年

    C.65年

    D.60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位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地方的政府首脑为:

    A.少数民族

    B.当地主要民族

    C.随便哪个民族

    D.汉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下图所示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白治制度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5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9年周恩来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称霸”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小明家珍藏的“中美建交纪念瓷盘”,你认为该盘制作的时间应该是

    A.1949年

    B.1972年

    C.1979年

    D.2001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5年4月16日NASA公布了“新视野号”探测飞船拍摄了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星的首张彩色照。中国的航天成就也很突出,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首艘载人飞船分别是

    A.东方红1号和神舟1号

    B.东方红1号和神舟5号

    C.东方红2号和神舟6号

    D.东方红2号和神舟5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废除科举制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粉碎“四人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016年是改革开放38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展览一: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展览二:领袖风采

    ①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应选择以下哪幅图片?

    ②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该领导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3)展览三:农村巨变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请问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推行了什么制度?

    (4)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两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对外交往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材料四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积极更加活跃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1)材料一中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准则?

    (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二所描绘的历史瞬间是什么历史事件。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分,注:完全写对得满分,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5)从90年代开始,我国参加了那些国际组织?(举一例)

    (6)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事业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1990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2.5亿亩,其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被称为“东方魔稻”。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隆平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的时间?水稻名称是什么?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应对世界发展的计划叫什么?这一项计划是由谁批示的?

    材料三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第一个在英国剑桥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恒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3)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一下“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