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A.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储能物质

    B. 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

    C. 脂质与糖类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葡萄糖与ATP都可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遂宁观音湖水质整体优良,但在某些水湾排污口处,生长有大量蓝藻,长出讨厌的水华,形成“绿池”,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列不属于蓝藻的是

    A. 绿藻   B. 蓝球藻   C. 颤藻   D. 发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病毒与细菌的区别、细菌与真菌的区别分别在于

    A. 有无细胞壁、有无遗传物质

    B. 有无细胞结构、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 有无细胞核、有无细胞结构

    D. 有无细胞核、有无细胞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 ⑤转动转换器

    A. ③—⑤—④—①   B. ④—③—②—⑤

    C. 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细胞内碳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B. 碳属于大量元素

    C.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 碳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①核酸    ②多肽   ③淀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3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核苷酸链,则这3个分子最可能是

    A. 1个DNA和2个RNA   B. 2个DNA和1个RNA

    C. 3个DNA   D. 3个R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所示为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刚收获的种子残留物丙

    A. 甲的抗逆性弱

    B. 乙在适宜条件下一定能萌发

    C. 晒干和烘烤过程中小麦种子失去的化合物本质相同

    D. 残留物丙在小麦种子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线粒体膜结构的分子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共57个氨基酸,其中“—S—S—”由两个“—SH”(巯基)构成的二硫键,如图所示。下列计数错误的是

    A.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2个游离的氨基

    B. 该蛋白质分子共有52个肽键

    C. 该蛋白质分子含3个二硫键

    D. 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9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丙、丁为两种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细胞中没有结构丁,但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B. 甲细胞中没有结构丙,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乙细胞中含有结构丙,所以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D. 结构丁能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 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也为实验组,两者构成对比实验

    C.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酵母菌产生的CO2

    D. 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 活细胞的生物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具有半透性就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

    C. 死细胞的生物膜不具有半透性

    D. 具有选择透过性就一定具有半透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

    B. 氧浓度、离子浓度

    C. 能量、载体数量

    D.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所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

    B. 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

    C. 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中有5种

    D. 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酶1在此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B. 甲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N、P

    C. 乙物质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细胞有氧呼吸时不仅有ATP生成,同时还有NADH(还原型辅酶Ⅰ)生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将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在完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营养液中离子浓度占初始浓度的百分比,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离子种类

    Mg2+

    Ca2+

    SiO44﹣

    水稻

    115%

    121%

    6%

    番茄

    76%

    72%

    126%

    A. 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B. 同一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C. 水稻排出了Mg2+和Ca2+导致其浓度上升

    D. 几种离子的浓度变化与植物吸水速率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遂宁是以“养心”文化为特色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常见一些提示语如:“呵护脚下一片绿意,传递心中一片真情!”如果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

    B. 土壤中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缺少无机盐,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 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有氧呼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⑥代表不同的细胞器)。

    (1)物质A是____,物质B是____,物质B的结构特点是 ___。

    (2)结构E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由____(填图中“A”或“B”或“A和B”)决定的,其功能复杂程度是由____(填图中“A”或“B”或“A和B”)决定的,借助图中A进出膜的方式是____。

    (3)具有双层E结构的细胞器是 ___(填图中的序号)。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 ___。

    (4)细胞内结构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还有 ___(至少写两点)也具有E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酵母菌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该兴趣小组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在甲、乙、丙、丁、戊五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研磨液,己试管中加入与甲等量的沉淀物和与乙等量的上清液,进行下表相应实验。

    试管

    酵母菌研磨液

    加入溶液

    氧气含量

    反应时间

    沉淀物

    2 mol/L丙酮酸2 mL

    充足

    适宜且相同

    上清液

    2 mol/L丙酮酸2 mL

    充足

    沉淀物

    1 mol/L葡萄糖2 mL

    充足

    上清液

    1 mol/L葡萄糖2 mL

    充足

    上清液

    1 mol/L葡萄糖2 mL

    无氧

    上清液+沉淀物

    1 mol/L葡萄糖2 mL

    充足

    请回答:

    (1)甲产生[H]的同时,还产生____和ATP。

    (2)甲产生[H],丙不产生[H],原因是____。

    (3)丁产生[H],原因是____。

    (4)戊试管产生的ATP与丁组 ____填(“一样多”或“不一样多”)。

    (5)己试管的耗氧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试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将马铃薯(含过氧化氢酶)磨碎,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Ⅰ:将每支试管控制在30℃条件下,按下表操作。

    试管编号

    A

    B

    C

    D

    设定pH

    3

    5

    7

    9

    振荡后加入马铃薯提取液

    1 mL

    1 mL

    1 mL

    1 mL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 mL

    2 mL

    2 mL

    2 mL

    结果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____。

    (3)实验均在30℃条件下进行的可能原因有①____;② ___。

    实验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曲线B是实验 ___(填“Ⅰ”或“Ⅱ”)的结果。

    (2)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