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7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封”字的不同写法,甲骨文、金文的封字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意为培土植树,又有聚土成坟的意思,引申为堆、冢之义。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给臣子就叫做封。此材料最能印证西周分封制(    )

    A.“封邦建国”           B.“建母弟,以蕃屏周”

    C.“授民授疆土”         D.“立嫡以长不以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下图),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

    A.秦御史大夫          B.西汉刺史

    C.宋同平章事          D.明布政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度(    )

    A.最早替代了“世卿世禄”制度

    B.明确了士大夫为官的主要标准

    C.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作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整个中国传统政治就是专制独裁的。由此可见(    )

    A.明清以前中国政治体现了民主的特征

    B.秦汉的朝议制度最能表明当时皇帝并非专制

    C.丞相制度的废除导致了政治专制独裁

    D.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相对于以前发生了质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销售实行垄断

    C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  D.孔子韩非子老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阎照祥所著的《英国政治制度史》写道:“总之,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当国王有权根据个人好恶任免大臣时,还不会出现两党制度下的责任内阁。所谓内阁制也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材料说明(    )

    A.内阁制度根本就不存在

    B.内阁制度的发展受国王影响较大

    C.内阁就是两党的行政机构

    D.君主专制是内阁制的最大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A.“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

    B.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

    C.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

    D.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历史依据一

    历史依据二

    历史结论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福州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性能优良,甲午海战中,它曾“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对此事评价符合事实的是(    )

    A.民族工业有能力突破技术瓶颈

    B.对近代历史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C.当时日本海军实力远不如中国

    D.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是“以胜求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产生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

    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

    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到,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    )

    A.工农武装割据     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

    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示意图,图中体现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特点是(    )

    A.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B.后者比前者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层本企业占了244家。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下,美国制造业不断丢城失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再崛起看做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反映出(    )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担忧

    C.日本科技实力超过美国

    D.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7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时间

    礼物说明

    1405—1433年

    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1793—1794年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000件。

    1853—1867年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

    1941年11月

    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

    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1949—1950年

    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1957年11月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1986年11月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

    材料二: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于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

    ——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材料二:曾经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认为,对待中国有三种办法: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实行于今日。

    材料三: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斯塔夫里阿诺斯分析的“原因”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赫德所说的办法在英国的侵华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对中英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

    (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