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对人体内细胞呼吸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细胞质基质

    B.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来自丙酮酸和水的分解

    C.细胞呼吸可以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D.在骨骼肌中等质量的糖元和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两个阶段,下列与此过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发育过程中生殖器官长出后营养生长即停止

    B.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其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C.干燥种子萌发的初期,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主

    D.植株在生长时根吸收矿质离子的动力主要是蒸腾拉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细胞中有一类蛋白质(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被称为“分子马达”,它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分子马达”的基本组成单位中可能含多个氨基

    B.RNA聚合酶是沿R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

    C.“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蛋白质水解提供

    D.解旋酶沿DNA移动时将其分解成四种游离的核苷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人的血清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便产生了针对人血清的抗体。将具有这种抗体的兔子血清分别与人及其它七种动物的血清混合,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沉淀(见下表)。

    实验组别

    ①人

    ②黑猩猩

    ④狒狒

    ⑤蜘蛛猴

    ⑥狐狸

    ⑦刺猬

    沉淀程度

    100%

    97%

    75%

    58%

    37%

    17%

    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沉淀

    B.兔子体内产生的针对人血清的抗体一定有很多种

    C.实验结果表明人和兔子血清抗体的种类完全相同

    D.实验证明七种动物中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

    C.b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D.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某科研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某种农作物的部分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其中溶液可为植物提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植物从培养液中能较长时期正常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实验过程中应适时向培养液中_________并且___。若将完全培养液换成缺镁的培养液,则该植株的新叶可从___处获得所需镁元素。

    (2)若将装置中的1%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

    (3)显微镜下观察该植物叶的横切片,发现其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若用同位素标记装置中的溶液,则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首先出现在___化合物中。

    (4)科研小组将该农作物移栽到大田中建立起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后,研究发现其叶面积

    指数(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叶面积指数越大,表示植物叶片

    交错程度越大)与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有机物积累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①图中阴影部分的变化趋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面积指数达到___以后,植物的光能利用率不再增加,原因是部分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其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③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据图推知种植该农作物时选择叶面积指数为___左右比较合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酵母菌群体生长状况可用660nm光吸收量来表示,培养液中菌体越多(不包括死亡个体),光吸收量越高,光吸收量和酵母菌干重之间的关系如下左图所示。为了验证恒定容积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的群体生长规律,某小组在一个装有0.5 L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进行了酵母菌的培养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至第8 h后,酵母菌种群开始进入___期。培养至第24 h时,锥形瓶中酵

    母菌的干重为___g。

    (2)培养至第___h之后,酵母菌种群将进入衰亡期。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酒精的产量,应该延长___期,常采用___法进行培养。

    (3)为使以上实验方案更科学严密、数据更准确,上述实验方案还应作怎样的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自然情况下,正常的玉米植株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我国是玉米螟的多发区,而普通玉米植株的抗虫能力较低,每年因玉米螟造成的损

    失高达产量的5%左右。上个世纪末,育种科学家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苏云金

    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即“抗虫基因”)导人了玉米体细胞中。

    ①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由两个区段组成,其中RNA聚合酶能识别并结合的位点存

    在于_________区段。与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相比,玉米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获得抗虫基因后,将其与土壤农杆菌的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这一过程必需

    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

    ③若经检测发现:受体细胞始终没有合成杀虫结晶蛋白(即抗虫蛋白),能否据此判定抗

    虫基因未能成功导入这些受体细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抗虫基因成功导入玉米体细胞后,还需利用__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

    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2)玉米植株的性别由两对基因(B、b和T、t)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与性别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①基因T的表达包括转录和___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中,______能特异性地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②选择多株基因型相同的雄株作父本,多株基因型相同的雌株作母本,杂交后代植株的

    性别仅有雄株和雌株两种,且比例各占50%,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③将基因型为RhTt的玉米植株去雄后,授以bbTt玉米植株的花粉,杂交得到的后代

    植株的性别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让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作亲本,自交得到F1代,让F1代植株中的雄株和雌株

    玉米杂交,则产生的F2代中雌性玉米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

    (3)某同学用纯合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有

    色饱满。F1自交后,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实验条件与操作均符合要求,后代数量足够多)

    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欲进一步验证这一判断,最好选择表现型为______的玉米与F1植株杂交。预测结果是____________。

    ②F1自交后,F2代产生了少量的有色皱缩和无色饱满玉米,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出

    现这一现象的细胞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