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8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的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解构生活现实”。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节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

    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一一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D. “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 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 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D. 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B. 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地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C. 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 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温顿列车

    二战爆发前,尼古拉斯·温顿,这个普通的英国人组织了8列火车,将669名犹太儿童从纳粹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送往英国,使他们与集中营和死神擦身而过。近70年过去,这些“温顿儿童”及其子孙,约有6000人因温顿而得以存活于世。这位英雄也因此被誉为“英国辛德勒”。

    1938年,29岁的温顿受朋友之邀,新年前夕临时取消去瑞士滑雪度假的计划,改道前往布拉格。25万刚从德军占领的苏台德地区逃出来的难民挤在这座战争阴云笼罩下的城市里。很多犹太父母自知难逃厄运,想用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

    温顿成立了专门负责救助儿童难民的办公室,从早到晚接待前来登记孩子信息的犹太家长们,而后马不停蹄地游说各国当局接收这些孩子。只有英国同意接收这些小难民,但要求温顿必须为每个犹太儿童在英国找到愿意收养他们的家庭后,政府才会同意颁发签证。

    “这些犹太难民儿童是希特勒的眼中钉。我决定试着帮他们办理前往英国的通行证。我想,如果你所做的事本质上合理,就一定能办到。”温顿制作了一批印有孩子们信息的小卡片,假期结束回国后一个一个落实收养家庭,不仅办下了签证,还为每个孩子募集到了50英镑的旅费。

    1939年3月14日,两名志愿者在捷克组织,温顿在英国接应,载着脖子上系着标明身份号码的犹太儿童的第一列火车悄悄从布拉格出发。次日,德军进入捷克首都。签证迟迟不到,温顿开始伪造入境文件,从3月到8月,先后8列火车载着669名犹太儿童逃出地狱。

    第9列火车没能跑过德国的闪电战。1939年9月1日清晨4时40分,德军闪击入侵波兰,原定于当天出发的列车在边境被截下,直接改道去了索比堡集中营的毒气室。“那一天,250个家庭等候在利物浦大道上,结果等到的却只有失望。如果火车能够提前一天出发,结局将完全不同。”时隔多年提及此事,温顿依然为没能再快一点而懊悔不已。

    1.5万名捷克儿童在二战中丧生,“温顿儿童”们基本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当身后的祖国变成人间地狱时,这669个“勇敢的求生者”走下温顿列车,在异国他乡开始陌生的生活。

    多年后,捷克总统赞扬温顿给了捷克的孩子们“最好的礼物”:获得生命和自由的机会。然而整整50年间,温顿没有对任何人提及此事。“和战争本身比起来,战前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温顿过后说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没说而已。”

    在失去父母半个世纪之后,当年获救的“温顿儿童”们发现自己的“再生父亲”尚在人世,从此,温顿多了很多白发苍苍的孩子。

    2009年,温顿100岁时,孩子们沿着当年的路线,4天后抵达伦敦利物浦火车站,温顿早早地在车站等,与他们长时间相拥而泣,场面极其感人。

    拉克索娃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父亲”,可是人人都往温顿身边挤,她好不容易握到了他的手,吻了一下,准备的礼物一直没有机会拿出来:那是一幅木雕的小版画,上面是一列正穿越欧洲地图的火车,从捷克到伦敦,从东到西。

    被救儿童难民维拉·吉辛是战后定居于英国的作家,她所著的《童年的珍珠》就记叙了那段历史。她说:“与温顿见面,拥抱他,感谢他,是我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他拯救了我们这一代捷克犹太人中的大多数。”

    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在给温顿105岁生日的贺信中写道:“你的生命因众多原因而非比寻常。”

    他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这个不苟言笑的倔老头却把如潮水般涌来的赞誉归结为自己活得太久了,“在今天看起来可能挺伟大,可我当时做的时候真没觉得怎么样。”他不喜欢被称为“英国辛德勒”,认为自己当时没遇到什么危险,在捷克避开盖世太保耳目的志愿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是其他人都已不在了。

    这位世纪老人常说:“一切在理论上可能的事,就是办得到的事,只要你当它是一回事,并决意去实践它。”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温顿爵士的功绩上世纪80年代就已被广为传颂。2015年7月1日,被誉为“英国辛德勒”的尼古拉斯·温顿爵士在医院因呼吸系统衰竭溘然长逝,享年106岁。

    ②奥斯卡·辛德勒,德国商人,德国战争时期,利用雇用廉价的犹太人做工,保护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这些人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一半左右。他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霍洛维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辛德勒是德国商人,温顿是普通的英国人,他们都在战争时期保护了众多犹太儿童,而温顿被誉为“英国辛德勒”。

    B. 第9列温顿火车没能跑过德国的闪电战,1.5万名捷克儿童被截下,直接改道去了索比堡集中营的毒气室。

    C. 温顿给了孩子们获得生命和自由的机会,孩子们在温顿百岁时,沿着当年的路线,4天后赶到英国,与他见面,拥抱他,感谢他。

    D. 温顿将众多犹太儿童从死亡边缘拯救出来,感到了许多人,之所以获得了潮水般的赞誉,是因为他活得够长,而其他人都已不在了。

    E. 29岁的温顿受朋友之邀,新年前夕临时取消去瑞士滑雪度假的计划,改道前往布拉格,此后开展了对犹太儿童的拯救行动。

    2.温顿常说:“一切在理论上可能的事,就是办得到的事,只要你当它是一回事,并决意去实践它。”为了拯救孩子,他做出了哪些“实践”?

    3.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称赞温顿:“你的生命因众多原因而非比寻常。”请问使他非比寻常的是他身上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试作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颓圮(pǐ)    满载(zǎi)      浪遏(è)飞舟     百舸争流(gě)

    B. 漫溯(sù)   彳(chì)亍(chù)  顷(qǐng)之未发  忸怩不安( ní)

    C. 悄然(qiǎo)   瞋(chēn)目    共其乏困(gòng)   若不阙秦(quē)

    D. 峥嵘(zhēng )  箕(qí)踞      飨(xiǎng)士卒  厚遗(wèi)秦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笙箫  斑斓  怅寥阔   仰天太息

    B. 暮霭  拜谒  长蒿   挥斥方遒

    C. 偏袒  凄婉  惊愕   皆为戮没

    D. 沧茫  彷徨  眷恋   人为刀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

    A.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B.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 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 我公司是生产电线电缆的大型民营企业,坐落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郊工业园区,为公司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为父亲写传记时,他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务求真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现代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翡冷翠的一夜》。

    B. 戴望舒,诗人,翻译家。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代表作《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另有译著多种。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 ②⑥⑤④①③

    B. ③⑥②⑤①④

    C. ④③①⑥②⑤

    D. ⑤③④⑥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行无信   ②图穷匕首见     ③丹不忍己之私

    乱易整,不武⑤人之力而敝之……⑥不如善遇之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晋军(驻军)函陵  ②既东封(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③失其所与(结交),不知。

    ④阙(侵损)秦以利晋 ⑤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刻毒)矣。

    ⑦愿足下更(再)虑之。 ⑧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千斤,邑万家。

    ⑨侍医夏无且以所奉药囊提(掷击)轲。 ⑩荆轲废(残废)。

    ⑾阙秦以利晋,唯(唯有)君图之。 ⑿于是荆轲遂就(登上)车而去。

    A. ①③④⑥⑨⑿

    B. ①②⑤⑥⑧⑩

    C. ③④⑦⑧⑾⑿

    D. ②⑤⑦⑨⑩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①,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26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三晋:指韩、赵、魏三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道歉,谢罪

    C. 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D. 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C. 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A. 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3)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句中空缺部分

    (1)面对广袤的自然,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

    (3)那河畔的金柳,__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5)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你利用相关知识,从下面8个句子中选出4个句子,组成2副合乎对联要求和特点的春联。

    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 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 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

    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桃花艳艳山河添秀色 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事物,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