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填空题 3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过程都与热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表示CO(g)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g)+O2(g)CO2 (g);△H=—283.0 kJ/mol

    B.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则表示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2H2SO4(aq)+ 1/2Ba(OH)2(aq)=BaSO4(s)+H2O(l);△H= —57.3 kJ/mol

    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足够的热量才能使反应发生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反应A2+B22AB,在温度或压强改变时,AB%的变化如图所示。a为500℃、b为300℃时的情况;c为300℃时,从t3时刻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AB为液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氟酸与石灰水反应:H++OH- = H2O

    B.NaHCO3的水解反应:HCO3-+H2O  CO32-+H3O+

    C.向100 mL 0.1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224 mL的Cl2

    2Fe2++2Br-+2Cl2=2Fe3++Br2+4Cl-

    D.少量NaHCO3溶液和足量的Ba(OH)2溶液混合:

    Ba2++2OH- + 2HCO3- = BaCO3↓+CO32-+2H2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IA族元素,其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微粒,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氨基酸具有两性,则多肽及由多肽形成的蛋白质均具有两性

    D.苯分子具有不饱和性,苯与乙炔一样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C.风化、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D.1 mol C10H20ClBrO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2N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常温下有A和B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A的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中只含碳氢两元素,而且不论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碳氢质量比总是小于9:1.而大于9:2,若混合气体中碳氢质量比是5:1,则A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A.88.89%        B.80%    C.20%    D.11.1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 则Va ∶Vb= 10∶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D.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15分)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B、D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两倍,又知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气体、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在周期表中同处在_____族,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下列可以验证B与D两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

    (2)写出两种均含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A、B、D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l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其低价氧化物所发生的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3分) 物质A、E、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物质I的分子由4个原子组成并共含有10个电子,B、C、D、K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单质,G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反应①~⑤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J: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3)在通常状况下,若1 gC气体在B气体中燃烧生成H气体时放出92.3 kJ热量,则2 mol H气体完全分解生成C气体和B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分)某种芳香族化合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经测定碳、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3.2%和7.32%。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已知:

    ⅰ. (R1、R2、R3代表烃基)

    ⅱ.

    又知,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某些生成物(如H2O等)已略去。

    请回答:

    ① 步骤Ⅰ的目的是 ;

    ② 若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E的结构简式是 ;

    ③ F→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④ F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含七元环结构的M。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⑤A的结构简式是 ;

    上述转化中B→D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已知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N具有如下性质:

    ①N与FeCl3反应,溶液呈紫色;

    ②N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银镜反应,N与H2在苯环侧链上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作用后的生成物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③在通常情况下,1molN最多能与1molBr2(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④N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上无支链。

    N可能的结构有______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14分)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A)、 1.0 mol·L-1HNO3(B)、 1.0 mol·L-1盐酸(C)、 1.0 mol·L-1 NaOH(D)、 3%H2O2(E)、 0.1mol·L-1KI(F)、 0.1 mol·L-1CuSO4(G)、 20%KSCN(H)、澄清石灰水(I)、氧化铜(J)、蒸馏水(K)。

    (1)要验证产物中有CO2、CO存在的试剂________应选(按先后顺序把所选试剂的代号字母填入空格内。)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CO32-的方法是________。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有Fe;假设2:只有FeO;假设3:FeO和Fe。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假设

    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钾完全溶解。分离不溶固体与溶液,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固体。

    步骤2:将步骤1中的不溶固体产物加入1.0mol·L-1盐酸中。

    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不溶固体产物加入足量的0.1 mol·L-1CuSO4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后,将沉淀物溶于1.0 mol·L-1盐酸,再加入20%KSCN,最后加入3%H2O2

    ③实验过程(填写下表的空格)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钾完全溶解。分离不溶固体与溶液,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固体

    固体产物部分溶解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再加入少量将步骤1中的不溶固体,充分振荡

    (1)若蓝色溶液颜色及加入的不溶固体无明显变化,则假设________成立。

    (2)若蓝色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且有暗红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有________存在。

    步骤3:继续步骤2中的(2),进行固液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H2O2,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

    结合步骤2中的(2):

    (1)若溶液基本无色,则假设(1)成立

    (2)若,则假设________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