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A.瑕眦彘欢虐                  B.山 佳淆逍遥游

    C.子 子山                 D.赘 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语文老师把这一段古文逐字逐句讲解后,我们才如梦初醒,懂得了文章的意思。

    B.当比赛进行到最后时刻,离球门仅有一米的他竟然不堪设想地将足球打高。

    C.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

    D.喜讯传来,整个城市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且语意明确的是(   )

    A.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B.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

    C.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D.我国目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以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影响人民的粮食消费,也不同粮食争夺耕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②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③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④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④③①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④③②①⑤        D.④②①⑤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 . 项羽本纪》)

    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丢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无渡谨拜表

    B.谓骑曰孰能讥之乎

    C.此天亡我非战罪也

    D.项王则其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组是(3分)(    )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②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③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④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垓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是大势已去。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天 之 亡 我 我 何 渡 为 且 籍 与 江 东 子 弟 八 千 人 渡 江 而 西 今 无 一 人 还 纵 江 东 父 兄 怜 而 王 我 我 何 面 目 见 之 纵 彼 不 言 籍 独 不 愧 于 心 乎 乃 谓 亭 长 曰 吾 知 公 长 者 吾 骑 此 马 五 岁 所 当 无 敌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瘦”字。(3分)

    ________

    ________

    2.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 。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3.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锲而舍之,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荀子《劝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节选) 张贤亮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曾说“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什么?她说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可以输出的主流意识形态。你别小看这个“铁娘子”,这话既尖刻又到位!中国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好像谁也说不清,嘴巴能说清楚的似乎又和现实不一样,言行不一致。说我们中国还有“阶级斗争”可以输出,那是毛泽东时代干的事,“输出革命”,我们搞“文革”时弄的巴黎也出现“红卫兵造反”。现在有什么思想文化可以输出?孔子!花了好多钱在世界各国建了许多“孔子学院”,便宜了外国人,原来外国人学中文要花钱,有了孔子学院,外国人找到个免费学中文的地方。其实孔子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孔孟学说一家可以囊括的。最早翻译为外文的中国古代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外国人都认为老庄思想是哲学而孔孟学说不过是伦理学。

    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人心皈依的地方。当然,你可以说我信仰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是若干年以后的一种社会形态,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那不是信仰而是理想,是要你努力奋斗去实现的。说到信仰,必须是“彼岸”的事情,与现实的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有区别,信仰有更深的精神深度。我们现在不仅有“信仰危机”、“信念危机”,连信任都产生危机,社会普遍无诚信。所以,要重建我们的信仰,重建人的价值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我们不能重建我们的信仰,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即便GDP超过美国,也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就拿电影来说,像美国的《2012》、《阿凡达》,虽然是商业大片,但你会发现它们都有文化内涵,反映英雄主义、环保意识,有一种人文关怀。而我们的大片,看得你眼花缭乱,看完了啥印象也没留下。虽然国产大片国内的票房收入越来越高,可是走出国门就少有观众,很难卖出去,为啥?因为我们的影片缺少世界各国观众都能接受的普世价值!

    这又是我困惑的事情之一。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在这个社会建立信任,能信任政府、信任法院、信任税务。在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信念,有信念就会追求信仰。我们现在经济上已排名世界第二,可说是经济大国,而老百姓的“幸福度”才排名世界126位,这个差距太悬殊了!就拿税收来说,据说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了10.8%,而税收却增长了33%,税收超过经济增长率,中国成了世界上税种最多、税率最高的国家,致使中国政府是世界上的第二富,仅次于美国政府。这恰如古人说的“上下交争利”,加上政治文化生态有待改善,人们普遍精神惶惑,这是我们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重构文化,要按照列宁说的“继承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在重新整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全人类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我常说,世界上最低俗的东西在美国,最高尚的东西也在美国;最邪恶的东西在美国,最高雅的东西也在美国。美国人是广收博纳、来者不拒的。而我们不论是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都采取谨小慎微的态度,生怕不良文化如病菌般传染了我们的机体。能防微杜渐、“择优录取”当然最好,但这是理想状态,真正做到很不可能,倒可能适得其反:“好”的东西学不来,“坏”的东西不学自会。然而,这又是我们过渡时期主流文化的心态,短期内,我们还不能摆脱“姓资姓社”的思辩方式,还不能生成与“大国”相匹配的宽广胸怀。

    我对中国文化的重建还是充满信心的。大势所趋,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已初步启动,政治文化生态已逐渐改善,人们的自由度空前扩大,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已出现了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说话的知识分子,已具备了产生文化大师的土壤。历史上的任何变革和进步都是由精英分子带领的,我料想不久的将来,中国不仅仅是一批、而是各个文化领域都有大量的精英涌现出来。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主流意识形态缺乏的时代,不仅有信仰危机,而且信任都产生了危机。

    B.我们要尽快解决重建自己的信仰、重建人的价值观的难题。否则,即便成为世界大国,GDP也不会超过美国。

    C.我们的国产大片只要真正具备了世界各国观众都能接受的普世价值,就能走出国门,票房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D.我们说的重构文化就是要在广泛汲取全人类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中华文化传统。

    E.作者认为,我们现在急需重构文化,改变我们过渡时期主流文化心态,生成一种与“大国”相匹配的宽广胸怀。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的《2012》《阿凡达》,虽然是商业大片,但他们都有文化内涵,也可以说是文化大片。

    B.中国现在已成为经济上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而老百姓“幸福度”的排名还相当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与人、人与政府之间缺乏信任。

    C.我们应学习美国人的广收博纳,不必要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过于谨小慎微。

    D.随着政治文化生态的逐渐改善,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说话的文化大师呼之欲出。

    3.作者为什么说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联系全文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要重建我们的信仰,重建人的价值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阅读全文,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表叔与阿婆

    肖复兴

    ①北京前门一带多会馆,均是清朝末年各地进京赶考的秀才修建。事过经年,几番历史风雨剥蚀,当年书韵墨香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各类小房如雨后春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②粤东会馆便是其中一座,表叔便是这座大院里的一家。为什么唤他表叔,谁也道不出子丑寅卯。几十年来,大院无论男女老少都这样唤他。这称谓透着亲切,也杂糅着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

    ③表叔以洁癖闻名全院。下班回家,两件大事:一是擦车,二是擦身。无论冬夏雨雪,雷打不动。他擦车与众不同,要把他那辆自行车掉个过儿,车把冲地,两只车轮朝上,活像对付一个双腿朝天不住踢腾的调皮孩子。他便像给孩子洗澡一样认真而仔细,湿布、棉纱、毛巾,轮番招呼,直擦得那车铮亮,方才罢手,然后擦身。赤着脊梁,湿毛巾、干毛巾,一通上下左右、斜刺横弋地擦,直擦得身上泛红发热,然后心满意足将一盆水倒出屋,从擦车到擦身一系列动作才算完成,绝对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成为大院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

    ④年近五十的表叔至今独身未娶。这很让全院人为他鸣不平。他人缘极好,是一家无线电厂的工程师,院里街坊谁家收音机、电视机出了毛病,都是他出马,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偏偏人好命不济,从年轻时就开始走马灯一样介绍对象,竟然天上飘泼大雨也未有一滴雨点儿落在他的头顶。究其原委,表叔有个缺陷:说话“大舌头”,那说话声儿有些含混。姑娘一听这声音,便皱起眉头,觉得这太刺激耳朵,更妨碍交流。

    ⑤表叔还有个包袱,实际是他对象始终未成的最大障碍,便是阿婆。院里的人都管表叔的妈妈叫阿婆。自打表叔一家搬进大院,阿婆便是瘫在床上的,吃喝拉撒睡,均无法自理。有的姑娘容忍了表叔的舌头,一见阿婆立刻退避三舍,甚至说点不凉不酸或绝情的话。

    ⑥久经沧海,表叔心静自然凉,觉得天上星星虽多,却没一颗是为自己亮的,而自己要永远像一轮太阳,照耀在母亲身旁。他能够理解并原谅姑娘拒绝自己的爱,包括对自己舌头的鄙夷,却绝不理解更难原谅她们对自己母亲的亵渎。虽然,老人是瘫在床上,但她这辈子全为了儿子呀!羊羔尚知跪乳以谢母恩,更何况人呢!

    ⑦院里街坊都庆幸阿婆有福,虽没得到梦寐以求的儿媳妇,毕竟摊上这么孝顺的儿子。阿婆总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常念叨“都是我这么一个瘫老太婆呀,害得你讨不到媳妇!”表叔总这样劝阿婆:“我就是没有媳妇也不能没有您。您想想,没有您能有我吗?”表叔粗粗的声音混沌得很,在阿婆听来却是天籁之音。

    ⑧阿婆故去时,表叔已经五十多了。他照样没有找到对象,照样每天雷打不动地擦车、擦身,只是那车再如何精心保养也已见旧,表叔赤裸的脊梁更见薄见瘦。好心的街坊觉得这么好的表叔,说什么也得帮他找个对象。表叔并不抱奢望,觉得那爱情不过是小说和电视里的事,离他越来越遥远,只能说说、听听而已。但是,好心的街坊锲而不舍,几年努力,街坊们终于没白辛苦,终于有一位四十余岁的女人看中了表叔。

    ⑨表叔却坚决拒绝。起初谁也猜不透,只觉得一定是女人伤透了表叔的心。一直到去年,表叔突然魂归九泉,人们才明白:表叔那时已知自己身患不治之症。

    ⑩表叔死后留下许多东西,其中最醒目的是那辆自行车,干干净净,锃光瓦亮。

    (选自《肖复兴散文100篇》,有删改)

    1.表叔是本文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请综合全文简析他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

    ________

    2.文章结尾特别写到表叔的那辆自行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

    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说:“这称谓透着亲切,也杂糅着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况味”。(6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三首诗    王 文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坐在桌前,桌子上放着一块他最爱吃的提拉米蛋糕。尝了一口之后,他侧过脸望向窗外,刚刚还是倾盆大雨,这会儿已经有几缕阳光洒落进来。这就是10月初斯德哥尔摩的天气,说变就变,让人难以捉摸。

    托马斯目光温和,脸上最突出的是他高高耸立起的鹰钩鼻。透过玻璃窗,托马斯看不见等在楼下的众多记者,但他知道他们一定在那里。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他们都会提前聚集在那里,连托马斯自己都不再期盼获奖时,他们仍然相信可能会是他。不过,托马斯知道,一会儿他们不会像往年一样摸摸地离开,而将摁门铃走进来,因为托马斯接到瑞德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电话:他获奖了。

    作为公认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托马斯被誉为“西方最后一个诗歌巨匠”。而记者为此专访瑞德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时,他说:“这样的评价,对托马斯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诺奖得主、诗人沃尔科特10年前就说过:“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托马斯13岁就开始写作。从1955年,24岁的托马斯一出版处女诗集《17首诗》便技惊四座,思年后第二部《途中的秘密》更是轰动诗坛,年纪轻轻便成为瑞德诗歌的代表人物。

    “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漩涡/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万物燃烧。”“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都是标准的托马斯式的诗句。

    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他的诗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瑞德文学院的颁奖词称:特朗斯特罗姆“通过其凝炼、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诗人于坚认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之于瑞德,犹如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他曾对翻译《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的诗人李笠说过,他的写作受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俳句是从中国古代诗歌滋生出来的。所以,他对东方文化一直有强烈的兴趣。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20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

    其实,托马斯的诗作品并不多。他一年最多写三首诗,而且往往一首诗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长诗《画廊》几乎用了10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也经历7年。迄今为止,包括他中风后所写的所有作品加起来只有200多首,但“大部分都是精品”。 他的诗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仅英文就有二十来种版本),而研究他作品的专著已超出他作品页数的千倍。一年最多写三首诗,作为诗人,极其罕见,需要怎样沉得下心,静得住气? 在一个如此浮躁的时代,创作如同产业追求最大产出的时代,有几人能做到?难怪中国的诗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了,难怪人们感叹中国为何不能出现伟大作品了。

    托马斯写过一首诗《上海的街》:“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这富有童趣的意象来自他多年前在上海的经历。那是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可惜,1990年的一次中风导致他右半身瘫痪,等到2001年再次访华的时候,他不仅拄上了拐杖,就连说话也含混不清了。

     中风后的托马斯也没有放弃创作,身体的变化带来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使他的作品超现实主义色彩更浓,语句却更加精练而富有哲理,“诗歌就是坐禅,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唤醒。”

    外界的喧嚣中,托马斯却另有打算,他计划去斯德哥尔摩近郊的海龙马岛上过周末。那里有一幢托马斯外祖父留下来的、曾招待过无数诗人、被称为“蓝房子”的住所,也是托马斯最爱的地方。房子里天花板很低,窗户小小的,窗外就是树木,托马斯最喜欢坐在窗边读书。北欧静谧、安逸的生活氛围包裹着诗人,以至于在马悦然看来,托马斯的诗风是如此恒定,这在其他地方的诗人身上简直不可思议,“他从不曾让风格应时而变”。

    (选自《环球人物》2011年第27期,有删改)

    【注】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4月15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专业,曾修读过诗歌、文学史等课程。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1.文章第一段中对环境的描写和第二段中对记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

    ________

    2.这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哪些特点?(5分)

    ________

    ________

    3.结合本文的创作意图谈谈, 托马斯“一年只写三首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6分)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昨日上午,同德公园举行开工仪式,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同德公园是同德围综合整治九大工程之一,总面积19560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向市民开放,将彻底改变同德围地区无综合性社区公园历史。该公园建成后,30万同德围居民将增添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住在附近的江叔说,公园所在地块之前是一片农田,被征了二十多年,一直空着,此前说要修建保障房,现改成公园对居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因为没公园,附近的居民一直缺少休闲锻炼的场所,同德公园建成后,这种现状将得到改善。

    请根据文意概括修建同德公园的两个意义,每条不超过16字。(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些材料,完成题目。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学生报》记者就采访莫言准备了几个问题:

    1.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奖项,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不少评论说,您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事业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奇迹,您对这样的评论怎么看?

    2.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躁,都对文学构成了伤害,在这样浮躁环境里,您能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真是不可思议。对于当前中国文学现状,您是怎么评价的呢?

    3.实际上您的获奖,我觉得已经促成了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您怎么评价这种现象?

    4.最后还有一个简单的问题,巨额的奖金您准备怎么用?是不是捐献给希望工程?

    在记者为采访准备的几个问题中,有三个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而鄙夷“水仙花”,人的精神就会空虚,乃至死亡。

    要求:请以“面包与水仙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