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握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B.汉初统治者出身平民

    C.受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D.社会平民的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判断,在雅典

    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会选择的最佳经营方式是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贩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得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收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全面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4年9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安倍曾称:“为使联合国顺应21世纪时代变化进行相应改革,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演讲中安倍表示:“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安倍的言论表明日本

    A.发挥带头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          B.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C.谋求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二十世纪初,鲁迅在《随感录》中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主要说明当时中国

    A.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B.中西各种文化在融合中碰撞

    C.封建腐朽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D.各种腐朽思想在华大行其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一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C.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 我的这个理想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梦想。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们这个国家挺身屹立,真正实践它的这一信条,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来平等。

    ——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近现代历史中,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诉求是什么。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4)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图2,提取三项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一[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1)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

    (2)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  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著”。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