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舜文化

    《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
    1.下面对“舜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由文明产生的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

    B.舜文化是在社会转型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由当时的舜帝创造的文化。

    C.舜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D.舜文化是民族大融合进程中产生的具有原生性特征的道德文化。
    2.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的滋养和润泽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保持国家强大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B.舜文化是为了适应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文化。

    C.舜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其原因是它代表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

    D.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瓷 瓶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B.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

    薛宝琨

    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

    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我哑然,在我大脑的映像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狗儿之类自侮的语言。

    1940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炮打响。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

    “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第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侯宝林“文明”的另一表现就是舞台风度“派头”,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稳和谦和、轻松和亲切给了他一生无休无止的“人缘”。建国后,时代赋予了他展示才华的天机。侯宝林的名字几乎成为中国相声的符号,他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国际。

    但是,就在他从干校归来“还原为人”不久——1979年7月,侯宝林“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研究工作”了。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反响,他不是说过“一个演员设若脱离了舞台,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从而成为行尸走肉了吗”?

    侯先生说,他艺术的高峰时期已经过了。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虽然在录像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飞扬,但他告诉我,那已经是勉为其难了。他对我说:“不知怎的就是高兴不起来。”我当时认为,或许是他老了——他已然六十开外了。在这之前或而后,他总是向我提及《牛虻》,“那位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这是怎样残酷和无法忍受的践踏及扭曲!”我们同时都沉默着,我联想他当时或许就是被这种情思折磨吧。“文革”所钩沉的不仅是时代的垃圾,同时还深及几千年的民族劣性,这或许才是他开心不起来的真正原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其实我已察觉到他对那些戏称他“侯宝林儿”的人们,不管是好意还是无知、谑称,只要“林儿”字一出,他就顿时神情严肃阴沉下来。轻则装作听而不闻,重则面带愠怒。

    1979年下半年,侯宝林开始案头工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声的表演》《相声溯源》等有关文字,如今汇集成册的《侯宝林谈相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说:“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绝不会成为盖世奇文;只要能够铺路,为别人的建树打下基础,哪怕是有人驳辩、批判,也算是我们的功劳。”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一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摘自《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文化史意义》)

    ②侯宝林12岁拜师学习京戏,三个月后开始街头卖艺。这挣饭的本事在侯宝林看来并不高明,“其实还是要饭的,只不过折着跟斗要饭而已”。他认为所出卖的与其说是技艺不如说是自尊。(摘自《侯宝林评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与侯宝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既仰慕侯先生的学识和超凡的艺术才能,又能深刻地理解侯先生的为人。

    B.侯宝林说“曲艺是个金饭碗”,意味着曲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有无限机遇、有许多有阶值的东西可供人挖掘的领域。

    C.侯宝林在天津演出时凭借《空城计》《改行》一炮打响,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等的地位。

    D.侯宝林留给观众的是其全盛时期的形象,他选择退出舞台则是消极地退却,因为“演员离开舞台则失去了生命”。

    E.侯宝林的相声既有说学逗唱的融合,又有寓庄于谐的趣味,他谦和亲切的风度、幽默智慧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2)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侯宝林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朔,会诸生于学宫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躬课农桑           督促

    C.卒奏寝其事         搁置

    D.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拦截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B.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C.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D.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C.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5分)

    (2)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5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今社会________,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__________“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________,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C.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得了网友一片点赞。

    B.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自驾车旅游本身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及选择性与季节性。

    C.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4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

    D.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都存在超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①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

    ②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③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④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⑤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

    ⑥教育很难独醒

    ②③⑥①⑤④   B.①⑤④②⑥③   C.①⑤④②③⑥   D.②⑥③①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闻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①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②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③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理想的居住环境。要求:内容包含自然和人文环境,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5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一生中有那么“一个人”。他(它)存在着,无论和他见面还是分开,缄默还是谈,他的高,他的矮,他的近,他的远,他的大,他的阔,他的繁复,他的简单,他的卑微,他的光彩,他的睿智,他的拙朴,他的慈悲,他的纯善……都一直让我心有所属,神有所安。他的存在让我明白:哪怕他(它)什么都不为我做,只要他(它)存在着,我就觉得自己有了“家园”。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对你又有何启发?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立意自定;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